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16 06:49:11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了解影响高中学生掌握英语听力的因素,提出了完善英语听力的教学,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听力;阐述了通过指导学生听力应试技巧,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想法,从而改变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常常只注重笔头训练,而忽视听力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从2013年开始甘肃省增加了英语听力测试,这既是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鉴于听力测试已成为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查部分,所以分析影响听力的因素,找到适合学生听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努力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语音、语调,说话人口气的变化,捕捉有用的信息,培养他们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对于要让学生听的材料,教师精心备课,反复听取录音,预测学生的疑难处并做好记录;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参与,重点、难点处适当反复播放录音,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存在问题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注重训练形式的全面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录音,采用整体听力教学来上课,如在对话课的教学中至少进行三遍的听音训练,每次听录音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听,然后检查学生初步理解的情况;按键重放录音,让学生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再回答一些具体细节的问题。采用整体听力教学,使听力教学与阅读教学或对话教学融为一体,扩大听力教学材料。

坚持用英语授课。课堂是学生从事英语实践活动最自然的语言环境。听力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用英语进行各种言语交流。教师要在课堂英语气氛的渲染上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氛围,即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形成一种“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的有机交融。把已掌握的英语作为工具去获取更高层面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氛围。结合学生可能感悟到的周围情景,教师用教过的英语教英语,促使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学英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欲望,诱发学生语言的潜在能力。

运用听前阶段、听时阶段、听后阶段的三段式导学模式,来进行听力课教学。听前阶段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进入听时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主要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判断得出答案。对学生来说,一般听三遍并要求做到第一遍略听。捕获有关信息,了解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第二遍精听,细听,针对问题要求学生听要点、听细节及关键和特定词。第三遍侧重对疑难问题,句子进行对比、判断、分析,然后确定未定答案。最后进入听后阶段,鼓励学生复述大意,组织讨论深层问题,引导学生推断出结论,通过上下文猜出词意,总结重点、难点,并检查听力预期目标是否实现。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有效的听力训练方式。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问题作出正误判断;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问题进行性质或状态的判断;或者是深层理解及启发性问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潜在意义进行理解,并回答有关问题。重述,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将听到的材料几乎一字不差地重述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强化听力。复述,将所听到材料内容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加强信息输入、输出的传递过程。听写是听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它贯穿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此外学生应做听力笔记,填词练习等这些有利于加强学生听力技能,同时有利于对同化音、连读及失去爆破的准确辨别,使其听力的理解力逐步提高。

注重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体裁应做到丰富多样。注意精听和泛听的结合,精听的内容应该是这些年的高考听力试题,精听时让学生反复听这些精品材料,直到完全听懂,甚至能逐句复述为止,泛听则是让学生听有相当的篇幅和一定难度的材料,培养学生听懂材料大意,并提高对正常语速的适应能力。泛听是精听的基础,精听是泛听的深化。高考听力试题的模式是日常听力训练的首选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正误判断、回答问题、短文填空、表格填写、听力画图、归纳信息等题型都应该穿插安排在日常听力训练之中。对教科书中听力训练材料可结合高考设计针对性题型,做到题型与高考相符,难度与高考吻合。

指导听力应试技巧,提高学生应试成绩。训练捕捉重要信息,主旨大意能力。在听力训练中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接收信息。如在听故事时,要求学生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这些信息是听懂全文的前提;听对话时,要求学生关注答句,因为大多数对话材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由后说者以回答的形式予以表达,听短文时,要求学生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短文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材料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培养学生推导和猜测能力。所谓猜测就是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基础与各种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测。猜测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段落性的;可以是猜测某关键词的含义,也可以是猜测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进行猜测时,排除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另外,根据说话人的语音语调、用词造句时所使用的代表不同感情的词语可推断说话人的主观意图或态度。语音、语调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同的词句,所用的语调不同,表达的内涵意义也不同。推断既可借助有代表性的词语来作出判断,也可根据对话或独白的上下文关系来作出判断。

总之,学生的听力技能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在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总之,了解提高听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掌握了听力训练的技能,以及注意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强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听力水平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