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6 05:53:04

浅谈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梁维(1992.01-),男,汉族,籍贯:四川省资阳市,学校: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生产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新的产业不断涌现,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和个性化,这就给职业技术教育在办学中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过去的办学模式单一,专业课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操作性,在今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已明显落后。尤其是像电子行业,它日新月异的发展,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根本适应不了市场的需要,其改革是势在必行。下面我谈谈个人对电子教学改革的看法:

―、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人才供求的规律。

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输送给用人单位。但什么样的毕业生能算是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在人才规格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对职业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有何具体要求,现代的生产技术有哪些新的发展,职业学校如果不充分了解这些,就势必不能培养出令企业满意的毕业生。近几年许多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主要原因是学校总体办学缺乏与社会的沟通,闭门造车,仍然按照旧的教学模式运行,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必然导致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滞后性。据调查现在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二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技师。三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学校的电子专业教学,应当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这样,依照人才供求规律,做到以“需”定“产”、校企联手,培养市场所需技术人才。

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学生的特点进行。

目前,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综合素质不高。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电子方面的专业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应采取分类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打算,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上述对电子方面人才需求的分类,把学生相应地分为上述三类进行教学试点改革。同时根据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一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二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电子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电子信息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涵盖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及时的反映最新的科学动态。这样,教学既兼顾了学生的特点,又能使学生走上社会能适应社会需求,能立足社会。

三、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课堂教学开始。

职业教育要以“应用”为主,培养学生适度、够用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从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实施创新的课堂教学和试验教学,注重启发式课堂教学,设计创新的实验教学。一堂课如何开头,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学效果往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运用对比演示实验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讲授“晶体二极管”时,可通过演示两个对比试验引入新课。实验一在音乐卡片电路中正向串联一只晶体二极管,接通电源后,便会奏出悦耳的音乐。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二极管反相串联电路中,合上电源后却没有音乐发出。这两个“一动一静”现象,必然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其原因的强烈欲望,此时,教师导入所要讲的内容,可谓引人入胜。

四、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整合好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关系。

职业学校面对的对象不同于高等学校,如果在专业教学上沿用高等学校的模式――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这无疑不适合职业中学的学生,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所以,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应整合好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关系,课程的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实验教学是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专业教学中改变以前凭一张试卷的考试制度,根据平常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评出等级。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电机是什么类型,如电机是三相交流电机,则改变相序。如是直流电机,则改变电源极性。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改变了电源相序而其它电机旋向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学习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2、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与过程。在模电教学结束后,提出设计一个24V、1A的稳压电源的电原理图与选择计算所有的电路参数,从输出端电压反算到变压器U2交流电压,根据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功能选择计算元器件参数。在数电学习后,试设计一个时钟电路,秒信号电路开始到小时显示的全套逻辑电路与7段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因为学生对时钟的各种进制比较熟悉,其中涉及10进制、60进制、24进制。通过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设计能力的培养。选择典型的设计图纸进行讲评,对较好的设计图纸进行挂图展览,对于设计中不足的学生也有再次学习的作用。

目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分类教学为模式的电子方面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开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这项教学改革显示出的教学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上一篇:中专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关于“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编写的对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