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

时间:2022-07-16 05:31:01

浅谈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

摘要:煤炭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在煤矿生产安全方面的状况依然非常严峻,一些煤矿事故没有得到比较好的控制。井下的通风设备的检查及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创建矿井通风安全方面的管理体系,是矿井通风安全能够良好运行的保证,确保生产中的通风安全标准,同时也是矿井安全管理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控制;高效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现在的煤矿建设根据“知识化、数字化、花园式,特大型一流的现代化矿井”的模式来设计矿井的建设,尽力达到高水平的设计、高标准的施工。但历经长期的发展与完善“高标准计划的建设、高规格的安全管理、高水平的优化系统、高标准的设计工艺、高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效的经营管理。”拥有独特特点的安全的现代化的矿井形式已经有了初级的建立。目前大量的煤矿趋于关注知识化队伍的投资,大多数的煤矿工作人员的学历达到一半以上的都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同时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培养知识化的员工、专家型的员工,加强员工的高素质标准来进一步确保矿区的文明以及和谐的发展,也就是开展知识化的思路。进一步掌控现代化的矿井建设应该引进世界一流的采煤机、运输机、支架、液压系统、供电系统等,选择比较先进的自动化进行生产控制,选择信息化作为指导,也就是建立数字化的思路。形成比较有特点的管理新模式,应该坚持把四位一体战略“安全、工作、学习、活动”作为基本原则,“五型”班组“创建学历、安全、创新、专业和和谐”作为关键,以六大体系“构建班组建设组织、制度保障、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教育培训、文化引领、考核评价”为立足点。正是由于严格按照建设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建立一条有思路、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的班组织建设的发展模式,因此具有特色的管理新模式一直保持到现在至同时取得了很好地发展。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许多煤矿拥有了安全长周期先进区队、优秀班组。

一、矿井通风概述

矿井通风作为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减少和排除矿井瓦斯和粉尘比较有效、比较可靠的方法,同时是建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的设施。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持续不断地把地面空气运送到井下不同的工作地点,提供人员呼吸,同时减少和排除井下的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以及尘土,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井下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状况。

二、改进煤矿矿井通风管理的办法

大多数煤矿存都有现场安全管理不能及时落实的问题,排查潜在问题和管理工作做得不好,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比较差,避免中毒窒息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低、违章违规操作的事情经常发生,安全操作以及紧急避险施救技能不足等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能够吸取事故的经验,及时制止非煤矿山事故有所抬头的不良影响,目前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要求:

2.1加大治理工作的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不同级别的安监局需要按照金属以及非金属整顿矿山工作作为关键点,按照省、市的不同工作的要求以及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大安全规范化和井工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每个非煤矿山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的进行以及进一步治理工作、加强矿级领导现场带班、保证安全投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保证进行安全的生产。不同市属和以上非煤矿山企业应该吸取发生事故的严厉教训,避免自以为是、侥幸问题,落实坚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水平,避免事故的发生。

3.2 必须加强矿井通风系统检查

保证重要的通风机(工作方法)、通风的设备、矿井的通风方法以及通风的网络达到设计和有关标准、规范的具体的规定。机械通风系统应该能实现反风功能。禁止没有获得批准改变主扇见机的工作方法。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该安装局部的通风机,禁止微风、无风、循环风的作业方法;在采、掘作业规程、单体的设计中,应该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 等有关的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局部通风开展设计工作,确定工作的地点的风流方向、供风量、局扇型号以及风筒规格、安装地点、局部通风机的相关的管理等工作。不同的井工非煤矿山企业应该按照规定给每一位进井的工作人员配带自救器,同时保证随身携带以及会正确的使用。还有,应该给从事井下作业的每一个班组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的报警仪设备。

3.3 矿井主通风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

系统根据对风机参数的查看,按照固定的时间保证解风机运行状态、涌出量等,以及风机用电情况、轴承温度、振动等状态。为了能够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系统可以准确的掌握风机的具体的运行等状态,尽可能的减少设备故障获得可靠的技术保证,能够给系统设置一个具体的参数范围,如果轴承温度、风机振动等超过这一个参数范围时,应该可以提供声光报警信号,做到这些,我们才可以立即的处理这些情况。尽可能的不出现问题,同时还可以尽快的统计用电情况,给生产部门以及成本核算部门设置下一环节生产计划提供第一手可靠的资料。任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查看这些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四、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1、潜在问题的治理。潜在问题指的是潜在的事故,落实预防为主的策略实质说的是超前的鉴别隐患,进一步检查以及处理潜在问题,把事故杀死在初始状态。所以要进行潜在问题的确认,问题级别的破坏性的估计、问题排查、问题预测、问题类别的分析、问题治理以及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坚强管理。因为矿井通防系统是一个变化的系统,所以问题的分析应该是持续和系统的,应该落实在“一通三防”的全部的过程。

2、大气监测。通防事故的非直接原因是不安全问题的存在,它可以导致通防问题的发生。危险的大气现象是触发通防事故的问题所在,所以应该加强对危险大气状态的检查。总的说就是,应该对瓦斯的浓度变化、粉尘飞扬以及堆积的状态、烟雾蒸汽现象、风流的具体情况等实施动态检查以及处理,关键是对测点的密度、检查的强度、不同参数的危险值、测试工作人员的责任、处理及相关程序明确的应该确定一个要求标准。

3、环境监测。固定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必要手段和要求,根据大多数的事故分析,灾难的出现常常是因为固有环境的问题,所以应该重视对固有环境的监测,保证设备设施的灵敏性可靠性和工作场所的相互匹配性。需要尽量减少能量以及危险物质导致的问题;使用个人的防护品,建立用来避灾的硐室,采用不同种类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等措施、装备以及方法确保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使用一些必须的应急救护措施等,这就保证固有环境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结语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设备有了快速的发展以及全面的推广,进一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以及经济利润等问题。同时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应该从低层开始,本着“综合管理、统一装备、定期培训”的原则,“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标准化来管理全部的工作,采取经济效应的方法,搞好机电管理的工作。在未来矿业生产中能好的进行安全生产,我们应该将更好的的新技术运到具体的生产中去,进一步要求我们使用高科技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与分析,才能把煤矿矿井的维护与管理慢慢走向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确保设备运行,确保我国煤矿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珍.江苏省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举行矿井通风

安全技术讨论会[J].江苏煤炭,1983 年03 期.

[4]郝梦来,李祥.矿井通风安全的必要辅助装置[J].煤矿安全,

1992 年12 期.

[3]魏占民.市政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风,2008,(14).

上一篇:浅谈煤田地质勘查中问题及改进方法 下一篇:浅谈管网流量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