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瘢痕妊娠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16 02:37:38

子宫瘢痕妊娠在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大出血临床观察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出血的患者14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分析讨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并做好术中大出血的护理急救措施以及出血性休克的预防。结果 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急救措施后,显效率为92.9%,有效率为7.1%,无效率为0%。结论 对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如果术前明确诊断,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子宫瘢痕妊娠;人工流产;出血;病情观察;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9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科的剖宫产率的也不断的上升,而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逐渐引起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胚胎种植于子宫瘢痕处虽发生率会非常低,但是早期诊断不明确并盲目实施人工流产,术中可能会导致大出血或子宫穿孔的发生,如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休克,严重甚至导致死亡。笔者现将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大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出血的患者14例进行分析讨论,年龄在26-41岁,平均年龄为29.10±3.21岁。此组患者距上次剖宫产妊娠的时间为2-9年,平均年龄为4.5年,而此组剖宫产的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刀口的方式。此组有11例外院转入治疗的患者,均是在外院进行负压吸宫术是导致的出血发生,入院时出血量在500-800ml。其余3例患者是本院门诊术前未明确诊断而行人工流产引起大出血的病人。

1.2 方法 此组患者均采取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方法:我科选择的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PVA)应用710-1000um,PVA100-300mg。此组患者均进行栓塞术,协助患者平卧于造影台上,暴露腹股沟,进行常规消毒并铺洞巾,在穿刺点进行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单侧股动脉入路。待穿刺成功后,将4F多功能动脉导管或Cobra导管,穿刺对侧子宫动脉后选择插管,在造影下可见迂曲的子宫动脉,在透视下,留置导管于子宫动脉内,向导管内注PVA栓塞剂于子宫动脉主干。利用成袢技术行对侧子宫动脉插管,同样造影后栓塞,最后重复盆腔动脉造影,双侧子宫动脉不显影提示栓塞完全,经造影可见子宫血供完全受到阻断,术毕将导管拔除并进行局部加压包扎。

2 结 果

此组患者经急救和有效护理对策后,临床结果详见表1.显效率是指止血抢救成功未进行子宫切除的病例,有效率是指止血抢救成功但进行子宫次全/全切除的病例,无效率是指急救为达到临床效果死亡的病例。

3 护 理

3.1 术前准备 患者办理住院后立即按医嘱进行常规各项检查,包括血标本检查:凝血时间、血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辅助检查:B超、X线、心电图检查等。术前为患者做好会清洗,保持清洁卫生,术前术区进行备皮,做碘过敏试验。术前给予留置尿管,做好肠道准备禁食、禁水,主动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的方法,手术的可行性以及并发症,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解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的心理,使其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术中护理

3.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给予低流量吸氧,给予心电监护,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甚至包括意识状态以及尿量变化。由于介入操作时会产生刺激,患者还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或者低血压症状时应立即向医生说明,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每位值班的护士应熟练急救器材和药物的放置位置以及使用,以便积极配合抢救治疗。

3.2.2 术中出血的观察 注意观察手术时阴道流血现象,观察流血量的多少,准确判断失血性质。护理人员更加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由于大出血、血压急剧下降、失血性休克,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朦胧或者昏迷、烦躁不安等,瞳孔散大或者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或者迟钝。

3.2.3 急救护理措施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给予患者氧疗,因患者失血过多,血流量减少,使机体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根据病情可以采用双鼻导管,面罩吸氧,正确给予氧流量。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氧疗的效果,患者面色、口唇及甲床的紫绀情况是否减轻,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确保氧和效果。②有效保持血容量: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均使用留置针,同时急查血标本:血常规、凝血四项以及血交叉等检查并通知化验室紧急备血。将抽血液放置室内,观察血块的凝聚以及收缩的时间,快速确定凝血机制是否正常[2]。遵医嘱迅速的给予抢救药物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失血性休克用药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在最初的15-20分钟内快速输入晶体液约1000ml,第一小时至少达到2000ml。迅速输血,当休克症状改善后,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最好行中心静脉压测定(CPV),当CPV15cm,H2O说明心脏负担都比较加重,将输液速度减慢[3]。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出血量、尿量。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准确测量出血量[4]。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停止,失血性休克症状有无改善,当心率100mmHg、尿量>30ml/h,红细胞压积>30%时,并且患者的皮肤转为温暖红润,脉搏有力,静脉充盈,时说明休克已得到改善。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术后卧床24h,腹股沟的穿刺点压迫止血,以免造成穿刺点出血;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的形成,加压包扎2小时为预防动脉再次出血。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以及下肢血运情况。为卧床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3.3.2 发热的护理 术后一般体温不超过38℃,多为手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造成的吸收热,可持续时间为3d-7d。[3]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地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3.3.3 阴道出血 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由于子宫缺血发生变性,局部组织脱落而产生的出血,一般阴道出血量较少,无需特殊处理,持续1d-3d后均可停止,在此期间保持外阴清洁卫生,观察瘤体的大小,形状,性质。

3.3.4 尿潴留的观察及护理 尿潴留可能与栓塞后下腹部严重疼痛有关,疼痛减轻后可自行恢复。[4]在患者术后24小时拔出尿管后易出现尿储留现象,观察患者小腹部膨隆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听流水声或者热敷以及轻轻按摩下腹部等条件反射促进患者排尿,如上述方法无效时可以进行导尿术。

4 讨 论

加强抢救团队人员的技术培训,产科医务人员要具有预防术中出血和早期鉴别的能力,这是降低子宫瘢痕妊娠流产术中出血率以及降低患者发生危险的关键,妇产科护理救治团队的反复演练与合作可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产科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临床抢救小组,相关科室和部门备有抢救“绿色通道”。术中一旦发生出血,应该立即启动抢救的绿色通道,迅速联系相关科室血液科如ICU、检验科等开展全面抢救产妇。加强手术中的观察及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素芳.2001年至2011年我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8(13).

[2] 刘欣燕.子宫下段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31(8):12-14.

[3] 吴爱芳.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1,3(16):7-9.

[4] 刘兴会.重视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19(26):920.

上一篇:自制阴囊托带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老年病人护理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