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场馆使用的主观评价研究

时间:2022-07-16 02:25:54

社区体育场馆使用的主观评价研究

摘 要: 社区体育场馆评价的关注点不应在于它的一般物理质量,场馆使用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居民的主观满意度,主观评价更能真实反映场馆使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社区体育场馆 的价 值,以居民的需要为基点,遵循POE理念,探讨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的内涵、评价内容及 评价模式,并通过理论分析、信息识别、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方法遴选指标,运用模糊聚 类法筛选指标,建立出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需要;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1)08-0036-04

A Su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Using of Community Sports Venue

SONG Jie,ZHENG Lixin

(Sports Soc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 chnology,Zibo 255049,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focu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venue should not b e its physical quality but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itizens with it. Subjective evaluation can reveal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venue truthfully. The t h es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the citizens, aims to recognize the value of the sp orts venue. It adopts the POE theory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content and mo d el of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venue. The indicators a r e selected by theory review,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nt. And the indicators are screened with the fuzz clustering m ethod. In this way,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icators is built.

Key words: demand; community sports venue;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d icator system

在行为心理学的范畴,需要的实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在某种需要而有用或必不可 少的事物匮乏、丧事、被剥夺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1]。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是以使用者需求为基础,从人与场馆相互作用的角度,依托物质 要素和社会要素这两大系统,以人们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我们认为,社区 体育场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居民)的满意度,即使用者的态度、使用方式、主 观感知等。基于体育场馆的建设目的及价值在于人需要的满足这一评价标准,社区体育场馆 使用的质量是通过使用者的感受得以体现,主观评价更能真实反映场馆使用的质量。因此, 以使用者 的需要为价值导向评价社区体育场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设计、规划、管理和建成 场馆的改进提供客观的依据。

1 社区体育场馆价值的认识

体育场馆是社区成员从事健身活动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身的 空间场所,还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功能场所。体育场馆对社区内居民成员间的相 互交往也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个优美的场馆带给人们的除了满足健身的需要之外,还会刺 激人们的健身欲望,积聚体育文化效力,产生浓郁的体育氛围,引领社区成员形成健康、文 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走向和谐。社区体育场馆的评价是与价值分不开的,对于社区体育场馆这一建成物的不同评价主体 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分类请见表1。表1 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分类场馆评价主 体主要价值取向价值目标政府更好的为大众健身提供服务规范标准,满足大众体育需求,达到最佳效益使用者为我所用,健康愉快满足健身、休闲等需要开发者追求经济利益(利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利益为主导设计者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回报平衡矛盾,满足各方需求(实现设计者个人理想, 创造价值)物业经营管理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注:本文的使用者是指利用体育场馆从事健身活动的社区居民。 由于不同评价主体的价值目标的差异,场馆评价应考虑代表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追求 美感、统一还是实际效用?这种评价观为谁所拥有?或者说评价主体是谁?是政府、开发设 计者还是管理者、使用者?就成为场馆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场馆规划建设中,存 在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政的倾向,不可避免的带有长官意志的评价色彩 ;或过分依赖科学范式而忽视价值多元的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场馆建设的目的性和居 民的实际需要,导致场馆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社区体育场馆是满足人们健身需要的物质空间设施,从使用者的角度,其价值概括起来主要 有3种:1) 景观价值:满足视觉享受,激发健身欲望, 主要表现为心理需要。2) 效用价值:满足身心需要,以其自身功能被开发的程度实现价值 。具有工具性特点,是场馆核心功能的体现。3) 规范性价值:场馆的固有属性、内在属性 。偏重于物理质量,满足社会、身体和心理的需要。 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对某事物或现象的客观描述, 评价是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2]。客体(场馆)的价值不能从单 一层面去 理解,其价值的实现与被开发程度、主体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场馆价值的认识应突破 其内在属性的局限,不仅要看到场馆的预成性价值(自身固有的、显性的价值);同时要看 到,使用者在场馆进行健身活动,通过健身互动形成一定的健身活动氛围,有利于自身或他 人形成良好的健身效果,有利于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或保持健身行为的持续性,使场馆成为 社区健身活动的“温床”,社区体育人口的“孵化器”,从而生成场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 不是场馆自身具有的,而是透过人的健身实践生成的,属于生成性价值,这种价值容易在客 观评价中被忽视。而主观评价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人们满意与否,综合了各方 面的状况后经过综合的判断得出的,评价指标更能体现场馆的真正价值,有助于了解社区体 育场馆的综合质量状况和人们的满意度,更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

2 POE概念及理解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是西方建成物评价的中心概念,弗里 德曼(A. Friedman)等人认为:POE是一个度的评价,是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 确 表达或暗含的需求[3];普莱塞等几个研究建筑的学者在著作《使用后评价》中将 其定义为 :POE是在建筑建成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POE主要关注建筑 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4]。P0E被译成中文主要意思 是使用后 评价或使用状况评估。我国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POE有不同的定义。研究建筑 空间的学者称P0E为建筑使用状况评价或建筑使用后评估;研究建成环境的学者称它为建成 环境使用状况评价。目前的POE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一切规划设计中。它涉及三大论题 [5]:1) 科学性论题:建筑功能、材料、设备的使用状态下的质量性能;2) 社会性论 题:人们对在使用中的行为、感受、心理、文化认同等人与物相互作用方面;3) 经济性论 题:主要是经营性或半经营性场馆的运营情况、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等。这三大论题反 映到使用者方面就是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代表着建成建筑或环境能否体现本来价值和意 义。 POE以使用者群体的价值取向作为评价的出发点,重视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方法的 科学性,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判断设计合理性的一个基本标准。社区体育场馆是为人们的使用 而设计,因此,评价场馆所具有的社区、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特性就涉及到主观的性能 评价标准。主观的性能评价标准没有具体的数据指标进行参照,只有依据相关人群的评价意 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使用者或与建筑有关人群的评价意见进行量化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的 评价结果。目的是为了判断场馆是否真正地反映了使用者的需要。

3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内涵

不同利益主体对场馆需要是不同的。社区成员是体育场馆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他们 利用体育场馆从事健身活动的动机存在差异,其健身行为受健身条件的影响,与场馆质量密 切相关。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体育目标的实现与场馆的质量紧密相连, 当使用者的需求在手段上不能得以满足时,就会阻碍价值的实现,进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方 式。场馆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社区成员使用满意度基础上的,进一步讲,使用者的使用方式 、认可程度、喜爱程度决定了场馆价值的大小。 按照POE的理念,社区体育场馆应突出满足使用者价值需求这一最终目标,也符合全民 健身计划的根本要求。社区体育场馆的评价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技术性工具,评价的目的不 是过多地强调场馆的物理性能,而要关注场馆利用价值的实现及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满意度 等,追求使用者对场馆需要的满足程度。采取以使用者需求为评价主体的评判方式是社区体 育场馆评价的真正需要。因此,本文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收集社区体育场馆使用者对场馆 状况的主观判断信息(包括场馆物理质量和效用),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使用者的价值取向 为依据,对场馆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对所建场馆在满足和支持人的需要方面的程 度做出科学的判断,为场馆设计、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客观性的依据。

4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的内容及模式

4.1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内容 社区体育场馆是社区成员从事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健身这一核心功能的载体 ,对其能在何种程度上满足和支持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成为评价场馆质量的主 要内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我们把对社区体育场馆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专业需要。基本 需要是指作为建筑设施的体育场馆必须满足建筑标准,同时对卫生状况、安全性、结构、造 型、色彩以及与社区其他建筑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的要求,是从事健身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的生 理和心理需要;专业需要是针对体育场馆的特殊用途而言的,是指有利于进行健身活动的各 种需要,其研究范围包括体育场馆的体育设施配备、空间环境状况、管理与指导服务、必要 的健身文化等方面。 体育场馆主观评价通常是综合性的评价,最基本的是场馆质量评价和满意度评价。对于 场馆质量又可分为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主观质量主要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场馆的认可 程度,间接反映出场馆建设的实际价值。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是服务于公众的公益性工程,作 为公共服务的内容,随着公共服务评价从效率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满足公众的要求和期望 ”将取代追求质量合格或服务达标而成为最高目标,以公众为导向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原则 。在此原则下,场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使用者创造价值,服务质量和使用者需求的满足成为最 根本的评价标准[6]。尽管公共服务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评价、公众评价 和第三方 评价,但是,作为服务的使用者公民的感知评价,他们对场馆的满意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场馆的质量高低与使用者的满意度密切相关,任何主观评价都涉及满意度,以使用 者满意度来考察社区体育场馆质量,符合场馆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4.2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模式 我们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的费耐尔(Fornell)博士总结出的顾客 满意度指数模型,着重从决定顾客满意程度的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顾客对价值的 感知三变量作参数,找出与场馆使用者主观感受有关的各种要素,建立指标体系来评价社区 体育场馆质量,从更为本质、全面的视角了解他们的实质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咨询、 实地观察等多种手段得出使用者对场馆的主观判断,是对社区体育场馆主观满意性的主要评 价形式。相对于依靠科学仪器和数学计算得出场馆的物理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结果不能有 效说明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本质。主观评价方法更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易于公众参与,也更 能直接反映场馆的人性化程度和建设目的达成,往往反映出场馆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不难看 出,场馆主观评价既是评价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的手段,评价体系应以使用者主观感受 为观测点,以使用者的需要为评价因子的建构框架。并以此促进规划、设计、建设等有关社 区体育场馆全过程的进展。

5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5.1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场馆的建设本质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其建设目的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方 面的满足,建立准确、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促进场馆功能的完善,在布局上更充分 利用地形环境、交通,使之组合更合理,更具人性化,以提高利用率。 遵循POE理念,对社区体育场馆的评价确立了评价主体以场馆使用者为中心,以使用群 体的价值取向为评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和综合效益的平衡。使用者对场 馆的需求的多样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指标设计涉及众多的如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 ,不可能一一单列出来,我们本着使用者主观上对场馆的基本需要和专业需要两个方面进行 考虑,同时由于人们对场馆两种需要的各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容易相互影响和涵盖的内容, 且主观感知具有较明显的模糊性,因此我们在全面收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等价类 理论的评价指标的模糊聚类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其中,在指标的初拟过程中,我们咨询部 分专家并设计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调查问卷(问卷经心理专家、体育专家进行信度、 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将问卷发放、回收、整理(调查人员的详细情况见表2;考 虑到使用者的主观意向,因而选择了较多的社会不同阶层人员参与进来)。调查时给出备选 指标,并征询应添加的指标。

被调查人员组成 ∑i回收率/%社会不同阶层人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社会管理干部体育局群体处干 部评价方面专家建筑方面专家15(12) 3(3) 5(4) 3(3) 4(3) 3(3) 33 (28) 84.85 5.2 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程序 在选择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以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为根本的依据, 在体育法规和社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社区人文社会、经济水平和健身环境现状调查的基准 信息,借鉴人居环境评价和大众体育需求研究中的指标设计及建筑项目评价中的指标设计, 通过理论分析、信息识别、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方法进行指标遴选,设置全面的社区体育 场馆主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将全面的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法筛选,并选择部分社区体育场馆进 行试评,在评价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整,最终确定正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

图1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程序 图2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5.3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 确立指标的模 糊聚类方法的步骤如:1) 由n个基本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程序,写出模糊相似关系矩阵R ;2) 由模糊相似关系矩阵R,通过关系合成求出其所对应的模糊等价关系矩阵Rt,其中t为大 于等于n的正整数;3) 根据具体对象选定模糊聚类水平λ,并进行模糊聚类;4) 根据模糊聚类结果,对n个指标进行取舍,从而得到在λ水平下,相对独立的基本指标 体系[7]。为了说明该方法的运用,现将本文确立一级指标时所用的方法过程介绍如下:经过二、三级指标的聚类,得到的7个一级指标包括:1) 设施质量;2) 安全性;3) 喜爱度 ;4) 使用方式;5) 便利性;6) 服务水平;7) 文化环境。由其中各基本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用[0,1]间的实数表示,两个指标间互相影响的程度大,取较大的实数表示,相互影响程 度小则取较小的实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经专家征询后整理获得,得到关系矩阵如下:

由于各基本指标与自身的关系显然应该是1,故矩阵R中对角元素为1,即rij =1 (i=1,…,7);而指标i与指标j的关系和指标j对指标i的关系是对等的,故矩阵R中的第i 行j列的元素(i≠j,i,j=1,…..,7),即矩阵R为一对称矩阵。在模糊关系中称关系 矩阵R所描述的关系为模糊相似关系。 为对各指标进行模糊分类,求得该相似关系对应的等价关系如下:

显然,R4=R8 ,则R4或R8为相似关系R的传递闭包。即R4为一个关于该7基本 指标的一个模糊等价矩阵,利用它可对基本指标进行模糊聚类。也就是设定聚类的水平λ后 ,便将各指标进行聚类,本文取λ=0.8,则指标分为四类:1) 场馆质量、安全性;2) 喜 爱 度、使用方式、便利性;3) 服务水平;4) 文化环境}。其中,场馆质量和安全性都是反映 场馆及设施质量问题,可合并为设施质量;喜爱度、使用方式、便利性可以归为{场馆感知} ,这样就得到一级指标为:设施质量、场馆感知、服务水平和文化环境四项。本文中其它两级指标的确立都是运用此法获得。由此,得到的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9 项;三级指标20项。其总的结构如下图(图2)。

6 结束语

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既是社区体育场馆的建设目的及价值所在,又是评价社区体育场馆的 根本性原则。主观评价旨在通过人们对社区体育场馆使用的感知、体验反映社区体育场馆的 质量。本文建立的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遵循POE理念,重点考虑使用者的主体需 要和利益的实现,解读社区体育场馆作为建成建筑或环境所体现的本来价值和意义。因而, 围绕场馆的利用,将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人们的心理认同等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目 的是为以后的场馆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特别是使用者需求存在 较大差异,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要求的统一,又要关注地方特色,始终将有利于使 用者的利用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捷.基于需要的行为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 39.

[2] .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3] 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9 3-95.

[4] Preiser W F E, Rabinowitz H Z, White E T.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1988:39-46.

[5] 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6] 陈光.公共服务评价:理论与实践――首届中国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2006,(2):84-85.

[7] 毛大庆.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投稿日期:2008-06-21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CSHZ03);全国第八届大 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二等奖。

作者简介:宋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跑台和地面上跑动时的生物力学分析 下一篇:国家队集训基地(北京地区)餐厅膳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