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7-16 02:24:06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而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理解和感悟,就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同时,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灵活的阅读指导。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

一、创设阅读情景,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高度自觉,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过程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选入新课标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每篇文章中都流淌着真善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而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发动学生用心感悟,就可以领悟到课文中豁达洒脱的情怀,坦荡高洁的君子之风和博大深沉的情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读书

我们平常读书一般是喜欢就去读,读了才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发和教育,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语文课堂上老师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在开课之初,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作品的作者或者写作背景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资料,但切忌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心灵感悟,压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独到见解,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得不到张扬,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行为。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种主动接受,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作家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敢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四、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地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转变观念,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和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连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五、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读书习惯

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知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的思维常常只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语言叙述,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教师不要在形式及内容上作过高的要求,但要常常抽时间检查,并给予“很好”、“好”、“较好”的简单评价,并把一本本赏心悦目的读书笔记在同学中传阅,让他们把坚持做读书笔记当做一种快乐,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充分感受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去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用心去体验。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罗庄二中)

上一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下一篇: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