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法家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时间:2022-07-16 02:10:14

浅析先秦法家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摘要】法家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学术派别。其思想之源,可以追溯得更早。该学派以力主‘以法治国’的‘法治’而得名。法家思想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帮助秦国统一了中国,虽然秦政苛暴,二世而亡,法家学派也随着秦的灭亡而烟消云散。但法家思想.尤其是其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井没有随法家学派的灭亡而消失。法家所设计和缔造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秦一直沿用到清代。它的一些步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法家思想,管仲,商鞅,韩非,影响

法家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告子下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里的“法家”指有法度的大臣,与诸子之法家无涉。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其思想对此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历史上一般把春秋时的管仲视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三国时刘邵的《人物志·流业篇》云:“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较是也。”这一说法也为后世部分学者所接受。他们认为管仲在齐国所进行的某些改革已超出了礼制的范围,转而有利于封建制的发展,他的某些思想也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论语·宪问》中就有他剥夺“伯氏骈邑三百”的记载。他还提出:“有过不赦,有善不遗”、“富国强兵”、“与民分货”、“令顺民心”等主张都与后来的法家一脉相通,所以后世有人称他为法家的先驱。

齐国是封建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管仲在桓公时任卿之际,齐国的“井田制”不断遭到破坏。在当时这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为了更好地了解管子的政治、经济思想,我们再来看一下它改革的主要内容:1.以农为本、改革税制。“明王之务,在于强本事”。农本思想非常鲜明。同时推出了“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2.建立分区、分级的行政管理体制,集中权力于国君。即在改革中提出并实行“三其国,而五其鄙”,并分派管吏管理。3.寓兵于民、兵农结合,以扩充军力。即“作内政而寄军令”军事力量得到迅速加强。4.察能授官。在用间题上提出“察能授官”的原则;在赏罚问题上还坚持“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而且“罚不避亲贵”。归纳管子的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法治的主张,他把明法,理财,强兵作为治国的三大基础条件。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主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治原则和精神,他说:“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为此韩非子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可见管子确是法家思想的先躯,他的种种论述便成了后来法家思想的滥筋。

法、术、势思想是法家政治思想的主体。一般认为,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慎到在前期法家中以重势著称,重势理论的提出,是慎到对法家学说的最突出的贡献。在权、法、礼等政治因素中,慎到把权势摆在首要地位。在《慎子》一书中,他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中论述了掌握权势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政治中谁服从谁,不是以才能、是非和道德为标准,而是要看权势的大小。他认为:“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之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术”是法家理论的重要成分,是君王驾御群臣的方法,而这一理论以申不害的贡献最大。申不害认为威胁君主地位的主要危险来自左右大臣,因此,要防止臣下察觉到国君意图和虚实,必须“无为而治”,即“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使臣下莫测高深,这样就可以象明镜一祥,看到臣下的一切,真正识别出忠奸,而不会被臣下蒙蔽和左右,能够独断,这也是他“术”的最后归宿。

商鞅不但是先秦法家中变法最有成效的政治家,而且是法家思想体系形成的奠基者之一。商鞅在前辈实践的基础上,把“法”的领域推广开来,使它变成了代表地主阶级意志的政治路线和治理国家的根本方针政策。这就使法治学说构成了有体系性的理论,“法家”也从此成为一个学派立足于先秦诸子之林。秦孝公时期,商鞅以法家文化为指导变法成功,使秦国实力大增,并为以后的统一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见到秦孝公后,向孝公全而阐述了变革法律的原理和意义,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商鞅变法不但从政治上和经济上给奴隶主贵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且在思想上,法家的“刑无等级”、“以刑去刑”和强化吏治,一切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也完全战胜了传统的“礼治”思想,确立了法家学说在秦国的统治地位。

同时,商教的变法也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秦统一大业的完成与商教变法以及他的法律思想有着自接的关系。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仍然坚定地执行法家的思想路线。

韩非强调法、术、势三者相互结合。韩非认为法和术的定义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也,此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

在春秋战国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法家的理论,为当时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对于秦以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法家学派主张奖励耕战,开阡陌封疆,打破井田制垦殖新的土地,鼓励小农经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主张“变法”,抛弃过时的旧的法律,建立适合新生产关系的法律的思想。

其三,法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能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的一些进步思想是针对儒家的缺陷提出的,所以被后人兼而取之。法家所设计和缔造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秦一直沿用到清代。历代封建王朝一面榜儒学,一面又不得不暗中推行法家的治国之术。有人将秦代以后的中国政治文化定性为“外儒内法”,说明法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参考文献:

[1]《管子》李山中华书局,2009年3月第一版

[2]《韩非子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上一篇:浅谈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及反思 下一篇:试析衡水湖植物资源web数据库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