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短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时间:2022-07-16 01:20:46

中国古代最短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鲁迅先生说“杭育杭育”是文学作品,这样说来,它应该是我国古代最短的文学作品了。“杭育”就是今天所说的“哼哟”,它是一种劳动号子,怎么会是文学作品呢?这得从文学的起源说起。

谈到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一般会说是《诗经》,准确地说,《诗经》是最早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文学作品。文学的起源比文字要早得多。

当我们的祖先懂得劳动生产的时候,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的时候,文学就产生了。《淮南子》里说过这样的话:“今夫举大木者,前呼‘呀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意思是说,有两个人抬大木头,走在前面的人喊着“呀许”的号子,后面一个就应声随和着喊“呀许”,一方面为的是两人行动一致,好省力,另一方面也是相互鼓劲。“呀许”是劳动的号子,也是诗歌的萌芽。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一文中对《淮南子》中的这段话,做过生动的描述。他说:人类是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那时,我们的祖先还是原始人,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其中有一个第一次叫出了“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同伴听到后,感到佩服,便也借用起来,这就等于“杭育杭育”出版了;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那个最先喊出“杭育杭育”的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了。

文学常产生于劳动与生活,这几乎是符合任何社会任何时间的创作规律。

重庆到宜昌一千多公里的长江江段俗称为川江,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川江上的船工们为了劲朝一处使,以一人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形式,经年累月,创作了劳动歌谣《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根据江河不同的水势水性、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以及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歌词中有“嘿唑嘿,我们穿恶浪哦!嘿唑嘿唑嘿,一起迎激流哦!嘿唑嘿唑嘿,大家齐心协力!嘿唑嘿唑嘿,我们爬险滩哦嘿唑!”这也是“杭育杭育”劳动号子的一种风格,只是歌词表达要复杂得多了。2006年5月20日,民间劳动歌谣《川江号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选自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之《文苑英华》,中华书局)

“俩”是两个,“仨”是三个,那“ ”就是四个,“伍”就是五个吗?

“俩”是两个,“仨”是三个,有人或许会推想,那么“拧本褪撬母觯“伍”就是五个了。其实汉字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千万不可以想当然。

“拧倍xù,古同“颉保是清净、寂静的意思。

“伍”读wǔ,基本含义有:1.古代军队的最小编制:五人为伍;2.军队,如入伍、落伍(掉队);3.同伴,如羞与为伍;4.“五”的大写;5.姓,春秋时期,吴国有个著名的大夫和军事家叫伍子胥。

(选自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之《多彩汉语》,中华书局)

上一篇:我国铁路线路大型养路机械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无线体感仿生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