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

时间:2022-07-16 12:59:34

简述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

很多年以来,音乐教育一直受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颇深,甚至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也出现此类现象。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强调考级曲目,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规律,而忽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审美认知规律。很多音乐课如数学课一样严格死板,学生们喜欢的通俗歌曲,民族歌曲教师不重视,而一味强调美声歌曲。原本那些感动人,感染人使人愉悦的音乐曲目,被学生机械的模仿却变成刺耳的音量与音质效果的“怪声音”,无一点点审美价值,更严重的问题是会唱美声歌曲了,却不能够演唱幼儿园歌曲的“怪现象”。这一现象已经成职业教育中误区。本文从审美角度说一下误区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一、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

自从我国开始在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立音乐课到现在,注重艺术知识技能教育的特点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国外艺术教育思想和教学发的影响和强化。还有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参加高考,为了考取成绩只能选择更多的美声歌曲来演唱。

2、教师原因

目前我们职业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的艺术师范教育意思淡薄,培养方式与专业艺术院校相差不多,专业水平较高,但教学水平较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往往只能模仿他们的老师曾教过他们的那种方法来教自己的学生,导致了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

二、现状并提出建议

雷默说:“如果音乐教育要成为音乐教育,并同时成为审美教育,它的起点必须是清楚地理解音乐的审美本质和审美价值。”要通过来审美来教育学生,通过借助合适的审美媒介,组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感受。

2、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

3、重教学结果,轻教学愉悦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中,明显发现教师不注重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21世纪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即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不同于90年代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改革,而应该是逐步过渡到以音乐教学为中心的实践操作改革。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应该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出发点,积极体验音乐情趣,努力提高音乐技能。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大了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力度,修正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体现出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方针。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因此,可以说,一节好的音乐课的标准应该重在看课堂所营造的艺术气氛,艺术环境,是否达到了音乐作品中蕴涵的情感被欣赏者所体验,所接受的目的,是否起到了激发的美感,净化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情操的作用。当然,学生要是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会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音乐本应作为审美的一种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和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以审美能力。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课程美育,课堂美育的作用,将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中,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蔡元培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音乐教育尤其如此重要,它以情感的力量来支持道德观念和政治观点,从情感上感染人。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特点,100个人会对音乐有100种不同的感受。音乐从创作到表演、欣赏的过程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音乐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而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艺术及音乐的认识是欠缺的,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许多校长仍按一般教学理论来安排和管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陷入一般教学模式之中。

著名舞蹈家邓肯也说:“要是我能告诉你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就不需要跳出来给你看。”加德纳也指出“各门艺术的语言不能用非艺术的形式来解释。”

在具体操作上,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音乐课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重在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我们须将演奏,即兴表演,作曲和乐谱作为重要的补充,就正如著名的视觉艺术教育家哈兰•霍法最近在解释有关艺术教育专业态度变化的标准含义时说的那样:第一步要涉及一次长期的活动,巧妙地改变艺术教师思考艺术教育目标和目的的方式,也许要劝止艺术教师从疲惫的旧观念中走出来,这个旧观念是:在艺术中值得学习的惟一方式是通过艺术的制造和做。

第二,教学中教师应以审美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审美的态度来施教,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育目标研究每个人获取音乐信息,弄清问题,创造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使其在音乐消费关系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聪明的参与者。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唱歌,舞蹈,欣赏等艺术表现。

第三,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的机会使我们的学生潜心与作曲。这是超越表演的一步,在人人可得的音乐机会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并且以审美育人为中旨,通过提高学的艺术休养和审美素质来实现审美育人的最终目标。

音乐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技能,而更重要是音乐感受,培养人的创造性。美国艺术教育大纲中的一个标准,是培养学生能够当众自信地歌唱,除了歌唱技能外要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勇气,自信等。这就完全超出了对音乐技艺的培养,而显然是把音乐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手段;此外,以合奏,合唱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这是音乐之外的一种潜能,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将远远大于音乐本身。这些更因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教育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情感体验得到深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找到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协同合作的最佳切合点,也就是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帮助他们来鉴赏音乐”。

我们应当加大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力度,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通过对音乐形式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来理解音乐思想的内涵,无论我们如何进行音乐教育,都应始终保持以建立审美价值和培养审美能力为重心,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真正的激情和投入,使学生成为具有音乐审美修养和艺术创造激情的人,这才是我们的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2011新学年学校国旗下讲演稿 下一篇:寒假公司市场策划实践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