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艺校思想政治课结合的探讨

时间:2022-07-16 12:32:02

美育与艺校思想政治课结合的探讨

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课存在学习热情不高,“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较严重,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不高,这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与人的爱美特性相适应,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中,教师要自觉地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美育本身可以起到道德感化、开发智力、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课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注入“美的方法等”,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一、用美的教育理念解决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伟人都爱好和擅长文艺,这种爱好同他们的事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爱读文学名著,爱因斯坦常常拉小提琴,李四光谱写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作品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美的魅力和神奇,激发了众多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的渴望和执着,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培养和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引导他们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鼓舞他们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首先,学生个体通过审美修养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干,更有学习能力。我是针对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开展教学的,因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像,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但是他们也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我们必须在授课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系,各专业的学生兴趣点也不同,因此我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也就因人而异。比如,音乐系的学生对音乐有极强的敏感性,一些乐曲代表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我把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在授课时再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介绍,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大大激发,进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又如,影视系的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我在授课时穿插一些场景让学生表演,并进行小组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美的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智力开发,对于学生的创新潜能的挖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科学实验分析告诉我们,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卓越的文艺天赋。创新性人才不仅表现在智力上,也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创新意识实际上也是一种好奇心,一个人有了这种好奇心,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尝试冲动,美育能够通过积极的态度,扶植和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审美修养方面的确应该先走一步。

艺术院校的学生艺术创造性强,在美的教育中,它并不一定求学生必须如何行事,而是通过提供某种美的理想、范本,感召他们应该如何行事,当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道德认识相契合并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审美情感也就自然地内化为一种行为动力,驱动道德认识、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向道德行为转化。这种道德行为一旦成为定势,就会对道德意志的形成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审美教育可以辅翼道德,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再次,审美修养是从多方面发展人生价值的过程,生活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使人更加珍惜和热爱人生,生活之路也就会更加宽广,而且可以摆脱生活的种种束缚、困扰和烦闷,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崇高的志向,获得精神上的平衡。就我们学院的学生个体而言,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审美层次,创造人生价值和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如;美术系经常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岳麓书院看展览,请专家来系里讲座,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主办学生自己的作品展览等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审美修养,也就在相应的程度上摆脱了低级趣味,心灵受到了美的净化,精神上就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活、娱乐的格调也随之提高,生活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多彩,学习的目的就会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就会朝着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目标而加倍努力。

二、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美的理念的问题

首先,创造美的环境。环境影响人,造就人,美好的环境对人的美好心灵、美好品德有着熏陶和感染作用。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校园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美化校园自然环境,一是可以使学生怡情悦目、精神振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二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需要通过师生的劳动创造和保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美化校园的社会环境,诸如宽松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更大的影响力。

其次,展现美的人格。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人格美,就应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埋头苦干建功立业的思想;要摆正利益观,耐得住清苦,严于律己,品行端正,要以身作则,为人先行。第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理论素质是道德认识和气质涵养的基础。因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才多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情操高尚。第三,具有良好的能力结构,如调查研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等等,能够把丰富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第四,风趣幽默,刚柔相济。同一件事,根据不同的专业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就不同;同样,不同的人和事,用同一方式处理,也会把事情弄糟。因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要有热情、有策略、有分寸、有弹性、人性化,特别要因人因事而宜,语言要风趣幽默,在谈笑中使学生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再就是注入“美”的方法。一、注重情感激励。美的东西往往把不可言状的情感变成具体生动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人在想象中体会到情感。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高层次上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用美的语言体现“情”,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做到情真理切,理在情中,真正使学生心悦诚服,激起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热情。二、利用活动熏陶。艺术院校一定要结合学生活泼好动,希望多方位发展,展现自我,以及反对空谈的心理需要,注重采用情趣转移、寓教于乐的熏陶式教育,把教育内容艺术化、文学化,使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高雅、富有艺术性的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达到调节精神,增长知识,沟通情感,提高觉悟的目的。三、增加科技含量。运用多媒体影音技术,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四、抓好典型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树立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选学生关心的热点典型,要善于发现那些有时代风采,有导向作用的典型。宣传学院各系的好人好事,只要做有心人,到处都可以找到鼓舞人的榜样。由于典型是以生动的形象打动人,因而往往能收到单纯的理论教育难以收到的效果。

古代儒家十分重视乐教,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名著《乐记》,对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了详尽的阐述。《乐记》主张用乐教来陶冶人的性情,养成内心的和谐。其实,乐教就是运用美的教育理念来使人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感染,起到道德感化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美育的传统理念也是很重要的。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平面构成与舞蹈构成的联系 下一篇:谈声乐教师的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