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推进自主高效的生物课堂学习

时间:2022-07-15 10:54:46

浅谈如何推进自主高效的生物课堂学习

摘要:新课改所提出的不仅是对课程的改革,更多的是要领会其教学思路的革新,体会这一思想,将之融入具体的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深入理解书本内容,让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高效;初中生物;新课改;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58-02

就生物课而言,它是一门非常重要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虽被归并到理科类,但仅以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面来说,其也有相对偏重文科的方面。人类、动物其实都属于生物,顾名思义,生物学科的学习是对生物的研究,具体一点说是对我们自身的研究。生物学包含很多的深入研究方向,但当前七年级甚至整个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其实是比较基础和简单的内容。并且这些基础内容在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运用。所以学好生物,不仅在于提高分数和成绩,更多的是因为其在生活中有非常广的实际作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生活。如何学好生物,养成自主高效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一、深入理解课改要求,融入教学

(一)新课改是对教学要求的新标准

新课改提出许多对教学的全新定义,主要原则是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进行教授,这是因为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科学合理地传达这一严谨原则才能更好地帮助课程讲授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出问题,而在解决科学问题时通常要做出一定的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比如,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以及增加重复次数等,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通过实践结合数据进行一个系统判断和分析,得出相应准确的信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实际帮助。在实践的过程中,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相互之间的数据图文交流也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二)将新课改融入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改不仅是对教学要求的改革,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并不是说某一章节和知识点需要改革完善,而是教师要用更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并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甚至工作更有帮助的方法来教知识,并在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教授学生知识,教育学生做人。而在当前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校已以分数论成败,只要考到高分就认为已经达到最终目的。的确,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这一辈子,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学校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一味地追求分数有时并不能对学生的未来起到良好效果。所以将新课改的改革思想贯彻到教学和实践中,才会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在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拥有更为全面的能力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二、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提升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特点和差异

初一学生处于一个并不是比较懂事的年纪,刚从小学升上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纪律性,具备一定的孩子天性,好动贪玩,对一切事物有着好奇心。但升入初中后增加数门课程让学生面临很大压力,因此,应了解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性。尤其是初一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未成型,孩童的本能和天性还比较重,而且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太多,如家庭环境、朋友圈、个人喜好等。所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具体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但,这并不是说要逐个按照学生特点分别讲课,只是说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实现这一结合各自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使用合适方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可能分开单独讲授课程,但即便所有学生一起上课,教师也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相应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用一种他们觉得舒适的方式去接受和学习。

例如,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完成整堂课。对善于表达和表现欲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予机会让其上课答题,更好地展现自我;对比较不擅长谈吐而在做题方面很在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分享一下做题经验和思路;对动手实验能力强的,教师可以让他们带领整个班级进行实验操作。当前,我们要做的不是统一发展和全面提升,而是通过各自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了解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这才能更好地实施整个教学计划,学到真知。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理解教学内容

(一)避免课堂枯燥无味,丰富课堂教学

书本知识是死的,也不会动,这些知识点和汉字通常仅仅作为一段信息静静地躺在那里,然而人们对信息的吸收多寡,主要取决于传授人的教授技巧。知识即信息,是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是传授人的讲授方法,使用易让人接受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照本宣科后圈重点、背关键,最终使用题海战术加大题量进行巩固,不可否认,这确实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成绩,但实际上对这些知识能真正读懂学透的又有多少?新课改所要求的不仅仅是课程改革,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善。学校教授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些很好的习惯,产生有益影响,所以说多方位地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因此,良好的实践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前所学理论知识。而在初一年级的生物课程中,可进行的实验很多,如对种子结构的了解、显微镜观察细胞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

例如,对种子结构的学习,了解种子的具体结构:种皮、胚芽、子叶等,可通过实际实验的观察和了解,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运用书中知识和相关介绍。再如,显微镜观察细胞,对于新鲜事物,人们总是带着好奇心去了解,通过具体细胞的观察就一定能更好地理解细胞知识。结合实践,加深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总体印象,更好地以实例化方式理解抽象知识,以达到深度学习融合的最终目标。

四、将兴趣转化成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和高效性

(一)将兴趣提升转换为习惯,促进自主性形成

上述所讲内容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有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对全新的事物,人们首先会产生疏远和排斥情绪,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继续学习这门课程。

但兴趣的提升是为了最终形成自主性。这不仅是对生物这一门课程有益,更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兴趣并不代表自主,所以在引起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更多的是要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平时多督促,潜移默化,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实现高效性地领悟知识。自主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不管在学习生物课,还是面对今后的生活,这一品质都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困难,达到目标。

(二)小部分带动大部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整体提升

学习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人们所处的环境、他人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态。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并不仅仅是说学校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班级学习氛围等。家长和教师从年龄上说,不太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而同学之间因为是同龄,有共同的交流话题,可沟通的“小秘密”众多,更容易产生影响。

结合个体特点,使用一定的技巧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从而对生物产生兴趣,甚至养成学习生物的本能习惯,可借助一小部分用功学习的学生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小部分优秀学生的引导和推进,再加上教师的从旁促进,一定能形成较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整体自主高效地学习。

五、结束语

生物虽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牵涉范围非常广泛,但仅就初一生物来说,其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且这些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运用得也比较广泛。但如何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才是关键。因此,只有体会新课改传递的教学思想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好地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学习自主性,达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杜素永.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45.

[2]满彩英.浅谈初中阶段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34-235.

[3]倪曙光.如何构建初中生物自主高效课堂[J].赤子(中旬),2014,(03):34-35.

[4]张建雨.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29):161.

[5]常红梅.转变观念 立足课堂 向时间要效率――浅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上一篇:以人为本 提高教育质量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复习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