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上“创新精神”培育

时间:2022-07-15 07:40:08

浅谈小学数学课上“创新精神”培育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发出了新号召。唯有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从基础学科抓起,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贯彻中央要求在基层学校落地、落实。

关键词:数学教育;小学数学;创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进一步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祖国栋梁成长的地方,是塑造美好心灵的净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沃土。当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为此,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如何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树立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具有很高的天赋,关键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没有被摧毁,而是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发展。”怎样让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得到精心保护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改变那种权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制造”问题,“设计”疑问,让学生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从而引起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答错问题也是常有的事,学生答错了题不要紧,特别是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其鼓励,给学生一个敢想、敢说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教减法运算时,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5只鸟儿,有人开枪打死1只鸟儿,问树上还剩余几只鸟儿?大多数学生会一起回答:“还剩余4只鸟儿。”突然一个学生举起小手回答:“老师,我认为树上一只也没有了,因为枪响后树上没死的鸟儿也飞走了。”“不对,还是剩余4只,因为使用的是无声手枪。”“不对,你确信一枪打死的是一只鸟儿?如果一枪打死2只呢?”……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争论了起来。这时,教师就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打开发散思维空间,继续讨论下去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答案,经过大家的思索,慢慢地又会出现“鸟里有没有聋子听不到枪声不会飞走的?”“有没有鸟儿关在笼子里飞不了或幼鸟还不能起飞的?”等等让教师难以想象的答案。这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触发了想象能力,使其思维得到了升华,树立了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了铺垫。

二、延迟评价答问,激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允许他们有选择的机会,给学生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中,延缓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回答完毕时,特别是回答的问题结论较为完整无误时,教师如果立即给予“正确”的肯定性结论,就会导致包括回答问题在内的所有学生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接受教师的肯定性结论,哪怕是不全面的结论,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即使学生还有不同的见解,也会被教师的“充分肯定”而抑制,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倡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

好奇,富于想象是和的天性,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对某一问题产生“离奇”的想法,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发表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离奇”“钻牛角尖”,从而使学生处处标新立异,时时有独到见解,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训和提高。如在讲解这样一道题:“一个煤矿的一号井每日产961吨,是二号井每日产煤吨数的2倍,三号井每日产煤比二号井多135.4吨,问这三口井平均每天每口井产煤多少吨?”时,学生甲列式为(961+961÷2+961÷2+135.4)÷3;学生乙列式为(961+961÷2×2+135.4)÷3,他解释为“二号井和三号井相同部分为961÷2”;学生丙列式为:(961×2+135.4)÷3,这时学生哄堂大笑,可他解释为“二号井每日产量是一号井的一半且二号井每日产量与三号井有相同的部分,这两部分之和刚好是一号井的日产量”。同学听后哗然,一致赞同。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放飞”学生的思维,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寓乐于教” 下一篇:点亮学生“错误”资源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