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5 07:24:36

浅谈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河北 望都072450)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94-01

摘要:比喻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末知为已知、化深奥为浅显、树立鲜明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具有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的作用;具有丰富教学语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语言的趣味是语言艺术的技巧问题。在学生吸取知识营养时,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是生、冷、硬的知识“拼盘”,而应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像宴席上的一道名菜那样,不仅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色、形、味俱佳。使学生观其艳美的形色、嗅其浓郁的香味便垂涎欲滴。比喻,尤其是以事喻事比喻的运用在引起学生兴趣、增加教学语言色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比喻;生动;直观;趣味性;注意力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研究、落实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和训练,其中还伴随创造、追求等情感体验的综合过程。比喻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末知为已知、化深奥为浅显、树立鲜明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具有启发思维、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的作用;具有丰富教学语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只要勤于思考,每类课型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展显出比喻的独特魅力。

下面就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比喻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树立直观形象

人们获得知识大都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能给人们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没有生动的直观,就很难进行科学地抽象,直观是抽象的基础,没有必要的感性认识就难以达到理性认识。

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都是提供直观形象的有力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和规律都能通过实物或模象建立直观形象,即使在可以使用实验或图片的场合,也必须辅助以言语直观。因为,实验或图片并不能把所有关键的细节和过程都表达清楚。在不能应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地方,比喻有着独到的直观性的作用。

例如,在化学一《物质的聚集状态》的教学片段:本节课难点是气体摩尔体积,我的处理方式是:

先拿出八个乒乓球,学生看到乒乓球,立即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球上。于是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把篮球和乒乓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首先大家告诉我四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还是八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再问:“现在把八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还是八个篮球放一块体积大呢?”。最后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抬头看看教室的八个角,如果我们将八个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然后再将八个篮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你们认为会对教室的体积有无影响呢?”答案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三个问题,乒乓球及篮球分别代表不同气体的微粒,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数量及微粒间的距离决定了其体积。

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识进行了直观的描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理解、接受新知识。这样比喻的目的就是用学生熟知的事物来描述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微观世界里的粒子,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二、增加教学语言的色彩、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化学教学过程中,虽然用新颖有趣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多数时间要靠教学语言来进行。作为一名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特殊要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素养,教师这方面的功力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不仅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精确性与针对性的综合,也要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和谐。语言的趣味是语言艺术的技巧问题。在学生吸取知识营养时,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是生、冷、硬的知识“拼盘”,而应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像宴席上的一道名菜那样,不仅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色、形、味俱佳。使学生观其艳美的形色、嗅其浓郁的香味便垂涎欲滴。那种“知识拼盘”,尽管营养丰富,既引不起食欲,也难以消化。而比喻,尤其是以事喻事在引起学生兴趣、增加教学语言色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苏教版化学二第二单元必修二共价键教学引课设计:

上课前我拿出两个看似与本节课无关的例子:“如果甲同学有只苹果,乙同学有只李子,他们怎样才可以尝到两类水果的味道?

“每人一口换着吃。”

“把水果切两半。”同学们兴奋的讲到。我笑着点头表示认可。并补充说明这就是一种共享的意识。

“ 两个小朋友在平行的比较细窄的铁轨上行走,怎样使两人都走地比较稳,不会从铁轨上掉下来,你能否给演示一下该怎样走?”

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拉起手,斜着身子走。”

“拉起手。――这就是一种合作意识,”我补充到。其实非金属原子之间,为了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双方原子的电子之间也存在一种共享和合作----这就是共价键。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把知识理解的难度降了下来,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营造教学情景,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比如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的教学片段:对σ键和π键的区别学生不太理解。我补充说σ键属于“头碰头”的成键方式,能旋转,而π键属于“肩并肩”的成键方式,不能旋转,谁知下面更一片茫然。

“头碰头”好比相连床铺的两名同学脑袋凑在一起聊天,一人可以躺着,另外一个人爬着,仍然属于“头碰头”形式,他们可以旋转。但此时如果两人肩膀之间钉一块板,他们就无法旋转了,这就是“肩并肩”。讲毕,同学就一阵暴笑。从这开心的笑声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基本理解了两种成键方式的差别。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利用比喻做到在课堂上有成效地利用注意规律,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方面。

要想使化学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入学习,只有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地润色,得体地发挥,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恰当地运用比喻,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如果一堂化学课讲得学生愿意听并且听得懂,学生就会喜形于色,学生的兴奋情绪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会陶醉于成功的幸福之中。促进教师产生更好的教学情绪,使教学进入更优的状态。恰当的运用比喻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活泼爱笑的学生,有了笑,所有流汗淌泪的日子也会灿烂生花,种种苦涩都会化为唇边云淡风轻的一朵微笑;有了笑,才能在平凡的岁月,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观和豁达。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音乐教学的运用 下一篇:三卡通用对强化宁波都市圈“同城效应”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