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时间:2022-07-15 03:52:36

农村初中英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摘 要:课程的改革在快速全面的实施。继而课程的改革给教学界带来的冲击也是不可小觑的。特别是农村的英语课程。虽然课程的改革是一件好事也是一次文化的提升,但是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应对课程的改革,这就要对农村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的环境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就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深入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英语;问题与对策

一、课程的改革给农村初中英语带来的变化

1.教育理念上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老师在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改观,学生也得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慢慢的老师在接纳新的知识点与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许多的创新空间和活跃思维能力。老师的课堂内容也变的丰富起来,显而易见的感官到了新课程带来的好处,体现出了一定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互助能力等。

2.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在课程的改变下,教师逐渐有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导学习下,学生渐渐的也有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活跃的思维能动力,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小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整体成绩。

3.教学氛围的变化

教学新课的改革,引起了多方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学校的教学领导尤为关注的事情。教学领导组织学校的老师积极的做课程的探讨与总结工作,不断的进行完善与总结,带领学校的骨干精英们,互相讨论教学方法与学习经验,使得珍格格教学队伍能全速的一起进步。各界人士对课程的改革加以肯定与支持。为了能让课程改革顺利的进行与开展,政府部门积极的给予宣传以及财政方面的支持。以望能给社会的教育改善一个新的局面。

二、初中英语在课程改革下出现的问题

1.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问题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需要一直前行的伟大目标。许多教师已经习惯的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一些守旧的教学理念时不时的还会出现在课堂上,现在彻底的改变是非常的难的。农村的英语教师缺乏的就是换新的教学思想理念,对于新课程的改革很是不适应。现在的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学习好了就行,别的其它的事情都要放在一边,不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与创新的机会。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不是那个守旧的年代了,现在采取的教育模式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有些家长对这方面还是没有认识上去,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

农村的英语教师一般层次都比较低,没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英语一般也都是非专业的,这样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是比较严重的。部分英语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性的培训,以及各方面的学习,有的教师只进行过段时间的培训就安排到代课教学了,这样没有进行过系统化考核的老师,想要对学生有一定引导也是有限的,继而课改变得更加的难。

3.教学设备的使用问题

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学的设备齐全与完善的,而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真的是那遇上青天的一种状态,严重的教育经费不足,使学校正常的教学都很难维持。有一些相对有一些条件的学校,虽然有部分的硬件设施,但是为了节省用电的开支,也会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当值摆设。农村学校没有媒体设施,老师们只能用粉笔和嘴生硬的传统式讲课。

三、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培训教师的教学技巧

在教学中,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教育的引领者,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去适应课程改革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教育部门在教改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与解决,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的研讨会议进行学习,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效的利用农村的资源,良好的展开农村的英语教学。

2.改善农村的学习环境

各个地区的教育部要对农村的恶劣条件加以重视,为农村学校配备好教学设备与用品,增加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学习条件,让其能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避免教学设备的闲置情况。

3.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体制

要改变只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学习体制,要努力加强学生的能力考查,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考试不要光注重学生的成绩单,要多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反馈。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关卡,每位教师必须从自身的教学素养进行下手,真正的发挥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把素质性教学融汇贯穿的融入到整个课堂当中。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新改课程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金花.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4(12):166-169.

[2] 刘 素 芬.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122-126.

[3] 马 文 勇 . 试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 2011(06):188-191.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高数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