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15 03:27:24

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校扩招,带来了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的新问题。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因材施教是解决两级分化问题的关键,而分层次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高校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意义、研究内容和目标、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并对学校正在实施的情况进行探讨,对扩招后高等学校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模式设计;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23-02

21世纪是我国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时期,同时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和创新教育的新时期。由于各高校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谋求发展、争创效益、不断增加招生人数,使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而且基本上所有高校的招生面向全国取消了地域限制。由于招生规模和招生区域的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影响,教学质量有所滑坡。但高等教育应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人数规模的扩大不能以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代价,因此如何避免教学质量的下降是我们高校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1,2]。针对教学质量的下降,必须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从教学管理策略进行改进,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论的建设。分层分级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在这种形势和环境下很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我校已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了数学分层分级教学,取得了很多经验,而且在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方面,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的尝试[3,4]。新的教学方式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和特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国外交流生,学生生源分布广,招生规模大,每年招生8000多名学生,根据专业将他们分成如下几大类:理工科类、经管类、人文社科类及医学类等,多年来已按自然专业或教改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例如设立了理工科类班,含经管类(理科招生的)、少数民族班、经管类文科班(文科招生的)、人文社科类班、医学类五年制班与八年制班、教改班、工程试验班、中澳班等,总的来说实行的是一种小规模的、静态管理的、单一的分层教学模式。这些教学实践,为我们将进行的大规模的、动态管理的、多层次的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另外学校本科生院已出台有关政策并给予经费对该项目进行大力支持,这为项目的进行提供了保障。以下就该教学改革的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正在实施情况进行探讨[5-8]。

一、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改革的意义

针对招生规模和区域的扩大,不管是不同区域还是相同区域的学生,他们已有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按同一水平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改变以往以自然班为教学管理的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差异,组织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按照新的教学班来制定和实施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方法及教学基本要求等,达到最好的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这就是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的内涵。为此,根据我校学生规模和教学实际情况,实施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探索解决现存问题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具体实现。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不同层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相应的设计,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出共同存在的数学能力方面的弱项,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明确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基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所学知识大致相同,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2.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实行分层分级教学,教师能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控制教学进度,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合拍,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

3.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兼顾了教与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涵盖理工科、经管、人文社科及医学类等专业,生源分布广、规模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而且有些专业文理兼教,这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把握、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处理等都增加了难度,师生在教与学之间无所适从,导致教学效果极差。分层分级教学的实行,针对同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处理等方面容易把握,教学工作会事半功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4.分层分级教学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分层分级教学要求教师认真细致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由此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明确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我们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如下。

1.通过对我校各院所调查研究,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以及试验班、教改班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和相应的高等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

2.基于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对高等数学的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应用、教与学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在教学实施及教学理论研究上,针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异研究它们的辩证、和谐和统一的关系,实施分层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3.基于分层分级教学模式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班级以及试验班、教改班学生应具备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探索分层分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4.为了达到高等数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基于分层分级教学模式,研究符合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体系、课程内容,并进行分层分级教材体系、课程内容改革实践。

5.研究基于分层分级教学模式下的高等数学素质教育的特征,丰富和发展高等数学教育学理论。

三、分层分级教学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的实现,着重要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1.解决分层分级的教学模式问题。形成分层分级的高等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2.解决分层分级的“度”的问题。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精选教学内容,克服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3.解决分层分级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问题。

四、实施情况

我们将通过数学摸底考试,结合高考数学成绩,适当考虑学生的志愿,并按照学生不同专业(理工、医学、文科)对学生进行分班,我们将学生分为五个层次。不同层次高等数学学时不同,分别为:176学时、160学时、144学时、128学时、96学时、64学时,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都作了适当调整。

总之,分层分级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认识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使教师的“教”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面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社会信誉。

参考文献:

[1]张宝善,杨忍军.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平台的构想[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1):98-100.

[2]母丽华,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173-174.

[3]李巧萍,潘金香.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2):113-114.

[4]韩超杰,郝淑珍,王东平.分层次教学在独立学院教学中的探索[J].科学教育,2008,(08).

[5]李金山,王三强.试论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性原则[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8):100-102.

[6]李刚,张新敬.普通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9,26(5):98-99.

[7]杨曲.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试探[J].科技教育,2010,(36):190.

[8]姜春艳,王凤英.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52-153.

上一篇: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