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时间:2022-07-15 10:47:5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一是原始借款人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原始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款的风险,原始借款人到时候不能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可能引起资产质量降低而导致的相关风险。此次危机中,最先爆发的就是因为房价下降和利率上升而无力还贷的贷款人即次级贷款人。在美国房地产景气阶段,各贷款公司降低贷款人的收入标准,甚至没有资产抵押也可以贷款买房(最夸张的是无担保、无首付)――低信用的贷款人、无抵押、放松风险监管。不论贷款人信用水平和偿付能力,而进行贷款为以后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上世纪末美国经济景气,风险没有暴露,再加上低利率政策,房地产市场扶摇直上,风险被掩盖。贷款人再用贷款买的房子做抵押,买入第二套、第三套住房,风险被数倍的放大。

二是政策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各方面的国家政策,政策的不利变化将极大的影响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而国际经济形势和各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也对各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政策面和宏观经济面的变化间接导致了此次危机的爆发。从2004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对应的加息政策直接逆转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三是利率风险与利率波动风险。因为资产支持证券是有固定利率的品种,利率的变化影响证券的销售量和固定利率产品的收益,对于那些积极买卖它们资产组合的投资者来说,市场流动性是影响他们决策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间接地影响了发起人的相关收益。2004年后,美国通货膨胀压力日益显现,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逆转。2004年6月到2006年8月,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从l%提高到了5.25%,并相应带动长期利率回升。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子贬值,抵押品贬值,储蓄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上升,而次贷是浮动利率,于是还款压力增大。贷款人是低收入者,无力还贷,所以只好抛出房子,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回收房子,而房地产市场又低迷,房子无法兑现,并且不断贬值,导致信贷机构资金周转困难,剩下的就只能是破产倒闭。

四是资信等级下降的风险。资产证券化特别容易受到等级下降的损害,因为证券化交易与构成交易基础中包含许多复杂多样的因素。这些因素中的任一因素恶化,整个发行的等级就会陷入危险境地。显然,交易越复杂,该资产证券化中的等级下降的潜在风险就越高。当房地产泡沫破裂、贷款人还不起贷款时,抵押贷款企业陷入困境,没有贷款人的还款,自然无力向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利息。而购买次贷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降,失去高额回报,同样也陷入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境地。

五是专家的误区。过分依赖专家诸如评估师、律师、会计师与其他专家的意见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专家的意见也不能确保在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中不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这些专家的意见也可成为一种独立的风险。并且,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经济与政策的变化路径、幅度与时间。

二、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一是商业银行要高度关注个人住房信贷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出于战略调整和经营转型需要,境内商业银行普遍将个人信贷作为一项业务和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但在目前资产价格快速攀升、未来回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并不能简单地将个人贷款或消费性贷款视为低风险贷款而不加选择地大力发展,并且要更加关注贷款人的信用水平和未来的还款能力。

二是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基础资产池概况、基础资产池信用风险分析、基础资产池加权平均信用等级情况和现金流分析及压力测试是投资者认识投资产品,分析风险,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要逐渐加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普及与宣传力度,让广大投资者在投资前认识到产品存在的风险。

三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

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也很重要。一方面要注意监管边界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监管标准的统一性。监管标准不同,会导致市场中出现监管套利的行为。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看齐。目前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和货币政策当局大部分情况都是区分开 来,所以,我国除了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做好个人信用档案管理的对策 下一篇: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