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的教育作用

时间:2022-07-15 08:36:54

浅谈初中体育的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48-01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开发智慧潜能, 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可是, 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 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 或主要学科教学及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 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1.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的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能满足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也可以不断地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符合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了学生们的情趣。同时,通过体育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学生们积极学习体育,并且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运动,培养了学生们勇猛、无所畏惧的品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并且能促动行为感应。同时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性格的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其中可以看出运动也是学习的一种过程,运动也是经过不断的锻炼,需要反复的练习,要有不断的追求和进取心,积极地克服各个方面的困难,并且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控等各方面能力。这就为以后步入社会的学生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了社交能力。经过不断地跟踪调查,也通过实践进一步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他们的社交能力比较强,体育活动不但能改变学生们的内向性格,而且还能消除孤僻沉默寡言的特征,特别是人的意志等各方面性格特征。那些喜欢运动的学生在以后的社交中尤其是在工作岗位上都具有很强的团结能力。能很快的融入到集体当中。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在现代社会里,常常利用体育运动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与此同时,体育教育对发展学生气质有一定帮助作用。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素质和气质刚刚形成的时期。而气质是一个人表现在心里活动和动作等各个方面的行为特点的总和,是学生的个性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在外部环境下气质是可以发生改变的。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外部环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气质的特点,以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和教育。同样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比较热情的学生。首先,体育教师要肯定他们并且鼓励他们保持较强的热情度。其次也要给予适当的调节,控制他们过分的兴奋度,培养他们的稳重心理,尤其是对那些脾气急躁,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因此,体育学习能改变和发展学生的气质。

2.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几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积极地发展学生们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初中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等各个机能发育时期。在个性上表现很丰富。大多数的个性发展常常表现在他们的优缺点之中,而作为体育教师应及时的发现他们的个性。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基础上,教师才能给学生施加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很需要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个性发展比较突出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和大力的支持。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内向的学生要积极地、有意识地向集体和团队的方面引导。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意识在人脑中占有支配的地位。支配学生身体的运动和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有目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学生们的个性的发展营造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让学生个性在一定的空间中充分的发展。在发展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活动空间,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一种自信、健康的心理个性特征。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也要加强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在和谐教学和谐发展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4.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欲欲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是多么不应该呀。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百利而无一害。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越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育教学呈现灵动性和便操作性,也被逐渐被广泛的运用到学生教学模式中。参考文献:

[1]体育游戏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莫少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分析[J].体育科技,2005(2).

[3]何建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3).

上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