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及探讨

时间:2022-07-15 07:33:36

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及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的意义,叙述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三赢,培养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加深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引言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使学院办学出特色、学生有特长,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多种素质的综合品质,素质是内化了的心理品质,其中各素质之间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无论是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还是身心素质,都需要在相关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经历实践的磨炼才能形成。企业的规模和良好的经营状况,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企业实习当中,在师傅的传帮带作用下,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听企业元老讲创业发展史,使学生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和自豪,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接受企业文化的传播,规范学生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品质,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学生和师傅的感情,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锻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由于采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能力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专业技能,他们在师傅“一对一”的带领下,操作规范,业务成长快,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综合实训,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锻炼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就业。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把企业作为实习和就业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制”,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岗位明确,要求清楚,学生的毕业实习直接进入合作企业,缩短了到岗位后的适应期,企业按照自己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今后好用好管。

4.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学改革。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据和动力,学校只有通过企业,才能真正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必须达到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讨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共同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等,才能使专业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

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实施过程

我院从2006年决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我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先后与内蒙古利丰等三家汽车维修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适应汽车行业维修、服务、销售等需求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1.与企业合作,建立并实践了“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行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内蒙古自治区汽车售前、售后服务行业,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社会能力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遍布全区的“4S店”提供具有汽车维修、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2.形成了具有“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培养汽车销售、备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行业职业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系部及企业职工培训部门负责共同参与,构建结构完整、脉络清晰的核心课程体系,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即完成学历教育,又经历职业资格培训,建立了“职业基础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的培养模式。

3.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重点课程

为适应汽车行业销售、维修、服务等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这些课程在选择内容选择和教学安排时采用项目教学,培养岗位工作能力,课程教学方案结合工作实际项目制订实施,力求在生产环境中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项目相结合。

4.建立了一支有理论、懂实践、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定期到维修一线实习,向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学习,参加企业的技术培训,在企业兼职,培养、建立了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业教育专家和一线技术能手组成的教师队伍。双方的协作与沟通大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进一部推进“校企合作”实施的思考点

1、构建校企合作制度。校企合作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不应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国家应成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和专业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制定行业准入资格,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深入。

2、提升校企合作认知。校企双方要更新观念,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3、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

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职业教育的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化模式,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Z].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1月7日。

范圣耀.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8,(1)

卢永周.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赢”.机械职业教育,2009,(2)

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陶书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江苏省2005年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编号:25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http///research/Total2/15326.shtml,2008-5-21.

上一篇:《射雕英雄传》中的佛教思想 下一篇:中职学校《销售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