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在减负背景下增效

时间:2022-07-15 06:16:01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在减负背景下增效

有人认为减负、增效是一对矛盾,减负就是减效。实际上,减负增效可以统一起来,并不矛盾。减负增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其最终得益者是学生。那么,如何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这就对政治课的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利用“四动”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这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将学习内容以辩题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心,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让他们自愿分成正反两方或多方,利用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在课堂中展开辩论。如在学习《经济生活》“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一框内容时,笔者结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低碳经济,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的发展观,提炼出正、反方观点。正方观点: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反方观点: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学生自由选择加入正方或者反方,自由组合,互相合作,集体准备。辩论会的主席、评委均可由学生来担任。辩论后笔者进行综述点评,引导学生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利用探究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方法就是用探究问题的方式,围绕某一课题,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如学习《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就可引导学生围绕云南“躲猫猫”、巴东“邓玉娇案”等事例,不断延伸拓展,先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社会现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躲猫猫”、“邓玉娇案”中的一系列行为会给社会、政府、家庭及个人造成什么危害;最后研究政府如何解决并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这样学生既弄清楚了问题,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

三、利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概括能力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用现场处置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一框内容时,可设置以下情境: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市场营销部的成员,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分赴西南、江浙、东北、西北等地市场对辣椒和鲜花的价格进行调研,通过你的观察和理解,你认为引起2011年市场上辣椒和鲜花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西南严重的干旱给我国辣椒和鲜花价格带来的影响。

四、利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这种方法就是淡化中规中矩的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的话题、现象贯穿课堂,让生活气息融入课堂,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蕴含着政治学科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可大量引用民谣、谚语、故事、漫画、诗词、歌赋等内容丰富活化课堂教学,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五、利用事例教学,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对社会事例进行分析,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如在探究《经济生活》中“多变的价格”这一教学内容时,可结合云南发生严重干旱的实际情况,提出部分农产品如大米、鲜花及普洱茶价格上涨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课本内容。这样探究就容易发现:(1)云南严重干旱导致主产地的鲜花、普洱茶产量深受影响,从而致使这些商品供不应求,因而引起这些商品价格上涨。由此推导出核心知识点――供求影响价格。(2)大米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鲜花、普洱茶价格上涨会使人们减少购买,但粮食等农产品的消费不会急剧减少,因为它们是生活必需品。由此可以得出: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生活――但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影响较小,高档消费品受影响较大。(3)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会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为了提高产量与销量,会促使农民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以增加产品销量。这样,围绕着能力培养的目标来展开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当我们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的时候,我们唯有树立使命感和责任心,理性思考,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可以寻找到有效的并且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方法,朝着正确的目标稳步迈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G]

上一篇: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下一篇:浅谈政治教材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