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业余排球比赛中拼发球战术的作用

时间:2022-07-15 06:08:45

浅谈业余排球比赛中拼发球战术的作用

摘 要:自1999年国际排坛实行每球得分制以来,排坛所有技术中变化最明显最突出的技术就是发球技术。本文结合业余排球比赛,辨证的分析拼发球在低水平比赛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业余; 比赛; 拼发球; 作用

一、前言

1999年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许多排球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减少失误是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很少有人对发球战术将来在比赛中 的作用做出大胆的推断。发球失误也要失分,对运动员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发球稳定者多,攻击性减弱[1]。张然先生曾于2000年5月在《中国排球》撰文中指出,实行新规则后,应对一攻予以足够重视,防反不能削弱,失误是比赛之大忌,发球作用不可低估,应加强发球训练,重视运用策略[2]。两年以来,通过对业余排球比赛的研究,在比赛中由于水平的限制,组织进攻和配合较少,比赛胜负的关键在于拼发球。在比赛中愈演愈烈的拼发球策略虽然有较多失分,但比赛水平有明显提高,其中隐含着新规则条件下对比赛制胜规律的认识和理念。

二、拼发球战术的作用

1.拼发球可以直接得分

从查阅资料来看,1999年以前排球专业人士对发球直接得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1999年实行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以来,发球直接得分提到了重要位置,其原因有四点:①它直接影响着场上的形势变化,发球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正常水平的发挥;②发球直接得分能够提高本方运动员的自信心,以先发制人的气势压倒对方;③对对方运动员来说,无疑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情绪不稳定,特别是接发球技术水平较差的队员;④造成对方主攻队员的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全队的攻放战术思想。

2.防反从发球开始,用拼发球抑制对方一攻系统

每球得分制新规则的实施,使一攻由过去只能得到发球权提高到直接得分的地位。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必须重视和提高发球水平,破坏对方一攻依然是比赛制胜的主导因素,是比赛取胜的关键。根据排球比赛的特点,只有多得分,少失分的球队才可能获取一场比赛的胜利。通过对业余排球比赛的调查分析,女生在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是:①靠对方发球失误得分;②防反系统扣拦得分;③接发球进攻系统扣球得分。男女生在比赛中失分的主要原因:①发球失误;②拦网和防守失误;③防反系统扣球失误。查阅资料显示,接发球进攻系统扣球在男排比赛中的得分率高达44%,在女排比赛中的得分率也高达37.3%,而男,女排在比赛中的拦网和防守失分率分别高达73.6%和75.9%之多[3]。分析上述资料可知高水平的比赛中防守是一个弱点,而低水平的比赛防守更是不攻自破,在比赛中强有力的扣球似乎已经超过了业余运动员的防守能力,防守始终是被动的,特别是女生,面队凶猛的扣杀,只能尽力而为。毕竟“以攻为主,积极防守”是排球比赛中一贯的战术思想。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用拼发球抑制对方接发球进攻系统,打破一攻的战术思想为中低水平队广泛接受,并迅速在比赛中采用。

3.用拼发球向对方施加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的心理较量是比赛获胜至关重要的因素。排球运动虽然是隔网进行的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比赛双方的对抗不同于篮球、足球等身体直接接触的运动,更不同于拳击、摔跤等身体直接对抗的运动。然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竞技运动项目,双方运动员的心理较量看似无形实属有形,它总是通过运动员的行为表现出来。在排球比赛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发球进行技战术的对抗无疑能对对方的心理造成过重的压力,从而使对方运动员的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焦虑水平不断上涨。造成对方队员的判断失误,信心不足,影响全队的士气和斗志。

4.发球失分率高于对方时,仍有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当前高水平排球比赛已经非常流行“拼发球三比一”理念,是指发球失分与发球得分之比在3:1以内,拼发球策略仍可坚持。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提供的2002年全国排球联赛技术统计资料已予以证明。从而给采用拼发球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水平比赛中是如此,在低水平的比赛中也同样可以采用“拼发球三比一”理念。在业余队的比赛中,往往全队的攻防系统成功率较低,运用好拼发球战术一分又一分的跟对方拼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威力的拼发球相当于进攻的开始,也是防反系统的前奏,增加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降低对方接发球进攻系统的成功率,有利于本队的防守反击,对夺取比赛胜利有明显作用,看似较多的发球失误并不一定导致比赛的失败。当然运用好拼发球策略,全队上下要有明确的战术思想,规范发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保证。在比赛的最关键时刻,要根据场上的战局变化和实际情况,开动脑筋,选择适当的发球方式,发有特点的球,适时的扭转战局,打乱对方战术布置,为取胜创造条件,直至比赛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张然.正确认识竞赛规则的修改[J].中国排球,2003(3):40-41

[2] 陈芳、刘建华.解析排球比赛发球理念[J].成都体育学报,2002(4):70-71

[3] 左刚.排球比赛的批发球趋向及战术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75-77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