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15 04:49:21

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摘 要: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帮助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范生掌握并运用教育技术开展专业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公共课教育技术学为平台,围绕两大主题精讲理论,重实践操作,采用小组自主—协作方式开展教学,既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师范技能训练,又有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的多媒体课件作品,既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与实践成绩,又注重小组开展的相互评价及期末作品的最终评价,实践证明,这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师范生 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教育技术学作为我院师范生的公共课,目标是培养并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然而不少学生对公共课持有偏见,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反思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确存在理论讲授多于实践操作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该课程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策略。

二、研究现状

不少高等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教育技术学公共课,使用的课程名称主要有“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近来,该课程的教学引发不少教师及研究者的思考。在《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一文中指出(陈建新,2005):“通过对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学人员不足、缺少权威性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不规范、实验不配套、实验设备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抓教材建设、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科学先进的现代教学观念等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对策。”也有研究者结合自身教学情况提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在《高师院校公共课教学改革探析》[2](胡乡峰,冯敏全,2007)一文中提到:“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着任课教师素质不高、教学内容陈旧庞杂、教学设备设施严重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教育技术观念滞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培养、加强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教育技术氛围、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组织管理等相应的改革措施。”在《开好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践探索》[3](张西宁,2009)一文中指出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教师素质4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此外,由于目前该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很多学校根据教学情况,有的选择自编教材,有的选用自编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等。于是,针对该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内容主题展开不少研讨。在《高师院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教材建设的探讨》[4](孙其信等,2002)一文中提出:“将课程内容模块化设置”,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基础;传统媒体及应用模块;信息技术与教育(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在《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的思考》[5](梁更,2004)一文中提出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知识,常规媒体技术与教学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CAI课件设计与开发知识,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课程,其中包括部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这些精品课程网站的资源也大大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主题。尤其是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部级精品课程网站[6]提供了“虚拟实验”栏目,点击率较高,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但遗憾的是该网站中的资源更新较少,实践项目停留在传统的媒体使用与介绍方面,对于新的技术与方法均未能涉及。此外,还有其他的精品课程网站(参见参考文献(7)-(9)),但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提供了教学理论资源,而对于实践技能的训练内容及指导较少。

从以上研究文献中可以了解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普遍的问题,包括课程的公共课性质让诸多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内容较少,学生获得的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较低,从而让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文献中也提到不少问题解决方案,虽然提出的某些内容主题有些陈旧,但强调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值得借鉴,即,既要突破现有的完全理论教学模式,又不能陷入完全的技术教学模式。

三、调研过程

(一)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是我院09级英语师范1班和2班,共58人。在开展研究前,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常用软件应用水平、学习认知态度、学习方式与学习期望。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

表1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A频率

表2 对常用软件的了解程度

$B频率

表3 对该课程的了解状况及学习态度

$C频率

表4 对学习结果的期望

$D频率

从学生的前期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已学习过心理学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故可减少“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这章节内容的理论讲授,将其目标定位于“运用”。在问卷中我们也了解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很大,也希望能学到实用的技术,并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正是本门课程开设的最大目标,有了共同性,对于教学改革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动力。

(二)改革措施

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结果,本研究积极开展课程内容的分析,从以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改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技术学》作为师范生必修的公共课,其主要作用是发挥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学习能力为本”的思想,学会运用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学习、工作效率和质量。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教育技术“是什么”,更要教会学生教育技术“可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等问题。强调“学以致用”的理念,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上一篇:读无字书 第6期 下一篇:用平民视角传播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