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陆俨少

时间:2022-07-15 02:51:49

我和陆俨少相识较晚,1976年秋天,秋老虎猖獗,我和诗人刘锐到黄山避暑。有一天,很多游客都聚集在玉屏峰顶的小平台上,观赏山东艺专的学生对天都峰、莲花峰写生,我和上海一个中学图画教师杨嘉祜谈论,黄山风景是中国山水画最好的标本和题材,并谈到中国画的改革问题:所谓传统和创新。而感觉到时人否定传统,片面摹仿西方现代派,追求创新,重光线和色彩,忽视笔墨。有一个学生一边在写生,一边也和我们搭话,说传统和创新不应当对立,而应当相互结合。他说当代中国的山水画家,以上海的陆俨少最为杰出,虽画传统,但很有创新的意识,为前人所无。我对陆氏虽有所闻,并不相识,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颇以为憾。于是杨君说他认识陆氏,如有兴趣,返沪后可去拜访。

在黄山尽情观赏了奇峰怪石,云海苍松。返沪后,我就约杨君在一个深秋午后走访陆氏。当我们走进一个石库门的房子,向一个厢房走去,看见陆氏正坐在一张陈旧的藤椅上看书。室内陈设简陋,只有一张写字台,一张卧床,两只凳子,还有一只放在写字台前的藤椅,是作画时坐的。隔壁是一间小屋,作餐室,堆积着杂物。一个大画家,被划为后的生活如此寒酸,始未料及。经杨君介绍后,我面对陆氏,看他衣着陈旧,脚上的布鞋前头已穿孔。因当时在时期,避谈政治和时事。随即转身观赏墙壁上挂着的陆氏杰作《深山采药图》和其他作品:构图都非常奇险,古朴幽深,雅趣横生,迥异时流。他听说我是四川人,就谈起抗战八年,他逃难四川,畅游了青城、峨眉、乐山,他认为蜀中山水甲天下。抗战胜利,返沪时,因为穷,无法坐轮船,只好冒险乘木筏,沿江渡过险滩,惊涛骇浪,顺流而下。经过三峡时,他饱览了夔门的雄伟,瞿塘的潇森,巫山神女的烟云神异。不禁朗吟起杜甫的诗篇,顿忘了旅途的艰辛。他之所以喜画三峡风光,基因于此。并说时人画三峡,喜画水中倒影,是缺乏实际经验。因为峡中两岸高峰对峙,阴深暗淡,没有倒影。他的学生宋文治画峡水中倒影,是受西画影响,他曾劝其改正。当晚我即邀陆氏到八仙桥小酌,席间他谈了他学画的历程,他师从冯超然,最初学四王、吴恽(即清初画家:王时敏、王监、王石谷、王原祁、吴历、恽南田),后学董其昌、石涛,中年以后直追宋元,兼以旅行写生为辅。他每天作画,除了有事,从不停息,数十年如一日。可见陆氏的成就,来之不易。

从此以后,我和杨君差不多每周必到陆氏家访谈,并观其作画,有两年半之久,耳闻目睹,获益不少。现就记忆所及将陆氏谈书论画的议论,分述如下:

1、观其作画

我们在观看他作画的时候,他总是一边作画,一边谈论用笔、用墨和构图写生之法。他说宋元人作画都是根据自己饱览祖国山川,通过自己的心灵重新组织加以创作的。而明清画家则以摹仿前人作品为主,缺乏游历和写生的经验,遂逐渐程式化,没有真山水情趣。往往在这种时候,他停笔休息,开橱拿出他的佳作给我们观赏。并谈其创作过程和意图。我们一共观赏过的作品有:《峡江险水》、《杜甫诗意》、《李白诗意》、《永州八记》、《井岗山》、《仿石涛画册》、《诗词》。其中以《峡江险水》和《永光八记》给我的印象最深。前者无论是构图、用笔、用墨,都兼采宋、元和石涛的笔法融为一体而加以创作。既富于山川灵气,并具个人风格。后者不仅突出了原作的诗情画意,使人如身历其境。设色之古雅,用笔之豪迈,构图之新颖,都是寓创新于传统之中。

2、两个文敏

对中国历代画家,陆氏最佩服两个文敏。就是赵文敏孟,董文敏其昌。他说中国画在隋唐以前以人物为主,多画帝王将相,宗教故事。山水画在隋唐是草创时期,直到五代才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先有荆浩、关同,后有董源、巨然,到北宋蔚为大观,出现李成、范宽、许道宁、郭熙等大家。到南宋继有刘、李、马、夏,衣钵未坠。这时南北两宋,相互渗透,各有所长。北派重风骨,南宗尚气韵。但到宋末、元初,又趋向于程式化,尤以院画功力有余,风雅不足。故李唐早有“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之叹。为了纠正这种媚俗倾向,赵孟应时起而加以革新,从文人画的立场,变宋人的刻划,为元人的变化,打破程式,变单一而为多样化,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个性,任情挥洒。赵氏的《鹊花秋色图》,即以写生为主,自创新风。他的鞍马、人物、竹石画都能跳出宋人窠臼,而强调书画同源:“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影响所及,产生了倪云林、黄子久、吴镇、王叔明四大家。到了明末,又趋于僵化,院体流行。董其昌又起而倡导复古,实际上是革新,进一步推动诗、书、画三位一体化。董氏既学董巨,又尚李唐,融会南北两宋,创制笔墨含蕴,古朴清雅的新风,影响有清一代,四王吴恽继承了他的拟古精神。同时启发了石涛、革新的勇气,别开生面,成为扬州八怪的先导,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自由开放型画风。

3、传统和创新

传统和创新在当代又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争论不休。老画家安于守旧,中青年画家激昂冲动,坚决否定传统,说得一钱不值。关于这个问题,陆氏见怪不惊。认为传统否定不了,传统是前人工作和经验的积累,未来发展的根基,其中有精华,也含糟粕。我们所谓继承传统,是继承精华。通过实践,保存了精华,糟粕自然会随时间自然淘汰,从两个文敏的作品,就能够发现其变化发展的踪迹。传统和创新的关系,既是历史的,也是辩证的。既有起伏,也有进退,情况复杂,不能简单化。从中国绘画史来看,并非直线发展,如宋元胜过隋唐,而明清则倒退停滞。但是石涛、却能在停滞期,冲破前人樊篱,独标新意;而龚贤、任伯年也能够吸收外来影响,自创新体。不能以偏概全,以多胜少。传统和创新的关系,犹如父子之血统,子从父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但绘画如此,任何学科和技艺,都是血统相连,无法割断。譬如中国画的传统以笔墨为核心,只有色彩,没有笔墨就不是中国画,而是西洋画。简言之,中国画的特色,就在笔墨融洽,浑然天成,气韵充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并不玄虚,而形神俱在。

4、对当代画坛的评论

陆氏遭祸后,被视为异类。故其为人处世,格外小心谨慎。言谈间不随便臧否人物。尤其对于置身其中的画坛,决不轻加议论。有一次闲谈时,我说有人说他死抱住传统,不随潮流。他就兴奋起来,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并不保守,对于一切新事物,他都从优而加以取舍。即使对西方绘画,他也能够欣赏。对毕加索、达利早年的写实主义作品和素描的功力,他是称赞的。他们后期的抽象派作品,他看不懂,并不妄加评论。他认为绘画美应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也是由具象而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追新求异的产物,也算艺术中的一枝新花。有一次我请他在家便饭,拿出梵高画册给他看,他非常钦佩梵高一生不计名利而追求艺术的精神。对梵高油画粗犷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也能欣赏,尤其对于梵高的芦笔画线条挺劲有力,笔法变化无穷,虽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但自出机杼,颇具个人风范,非常喜爱。谈到中国当代画家时,他说张大千学石涛,重装饰性,稍嫌相似,不够苍老。不过晚年的泼彩画,取法印象派,而能融会贯通,中西合一,不露痕迹,为国画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但仿效者多属皮毛。对于黄宾虹和李可染,他虽也赞赏,但可惜黄氏有笔无墨,李氏有墨无笔。声言只是个人看法,不足为外人道也。

5、关于画家的修养

谈到画家的修养,陆氏特别重视画家的人品和学识。因为书画同源,画家首先必须练字,不会书法,线条就缺少腕力。既然诗书画三位一体,画家也应当具有文学修养,不读书的画家是画匠。院画多匠气,就因为宫廷画师,多以技术见长,缺乏文学修养。宋、元以后文人画成为主流,因为赵孟、倪云林,沈石田、唐寅、文徵明、徐渭、董其昌、恽南田、石涛、、郑板桥等,都有深厚的文学基础,故他们的绘画,风流倜傥,充满诗意,使祖国的锦绣河山,别有一番风韵。所以一个画家,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是不可能的。最令我难忘的,有一次,谈到诗、书、画结合问题时,他举故宫藏画《洞天山堂》作为例子,说这幅画既不是董源的作品,也不是高克恭画的(徐邦达的鉴定)。陆氏特别精神振奋地说:你看画中那几株松树,画得极好,不仅线条刚劲有力,而且风姿挺秀,突出了整个画面的精神,加以山峦巍峨,烟云缭绕,溪流潺,洞天高悬,令人仰慕。真是一个可观、可游、可居的神仙境界。高克恭不但构不成这种境界,也没有这样雄伟阔大的气魄。它融会院体和文人画的优良传统而加以创新,是一幅宋末元初无名高手的杰作,弥足珍贵。是赵孟的前驱,开有元一代山水画的新风,虽是一幅假董源的作品,但比较真品更具艺术价值。陆氏风趣地说,对中国古书画,虽首先要鉴定其真伪,但更应当识别其艺术的高低。如石涛的假画,往往有的比真迹更优秀。这已为上海大收藏家头痛的事情。

相关联接:

陆俨少屡创艺术品市场价格新高

陆俨少的作品近年在拍卖场上的价格走势年年看涨。2002年,国内民间流通的陆俨少普通类山水画作品攀升至1平方尺2万人民币的价位,特殊类型的作品价格在3万至5万元人民币之间浮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应该算是陆俨少的作品价格在进入新一涨的“蓄势待发”期,不管购进哪幅真迹,现在都会成为市场的大赢家。而从2003年初开始,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就空前繁荣,书画价格从总体上超越了港台地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陆俨少的作品价格一浪高过一浪地疯涨,在两年中多次被重复拍卖并且价格骤增。一件小于三平方尺的《黄山清凉台》作品2002年春投拍于上海工美时成交价为15.4万,2003年秋天的北京华辰则拍到67.1万元。2003年春,陆的一件四平方尺大小的《桃花溪》立轴作品在北京嘉德成交价为9.9万元,到了2004年春天,北京荣宝拍卖时就长升至30.8万元。五平方尺的《巫山巫峡气萧森》立轴,2002年春的北京华辰成交价为12.1万元,到了2004年的北京荣宝春拍则涨到46.2万元。2004年下半年度,这样的趋势则显得更为明显:绚烂多姿的艺术品天空中,陆俨少作品独中两元:6月26日,其《杜甫诗意百开画册》在北京翰海以1600万元起拍,却在15分53秒内创下6930万元的天价,打破了2002年米芾《研山铭》手卷创造的2990万元的中国书画拍卖世界纪录。短短半年之后,中贸圣佳推出的《陆俨少绘画精品选集》31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4068万元。其中从海外回流的陆俨少最大面积山水画《巫峡清秋》以1980万元成交,创造了其单件作品的最高价位。陆俨少作品的价格究竟还能走多远?有人认为还远远没有到位,今后的前景依然看好;但是也有人认为从总体看已经基本到位,除非是难得的“奇品”。

上一篇:天价背后的陆俨少 下一篇:各管各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