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性教学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15 01:35:09

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性教学的应用分析

【摘 要】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的数学教学一直面临着很大的难题,中职学校的学生起点不高,文化基础普遍较薄弱,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吸收知识。本文分析了中职数学的教学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灵活运用渗透性教学方法是解决中职数学教学难题的有效途径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 渗透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188—02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是有其特殊性的。与普通中学数学的教育不同,中职数学除了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之外,还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水平因势利导,灵活教学。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要找到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还需要经过很多探索。其中,渗透性教学不失为一个成功的模式。

一 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中考分流出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多数中职学生既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他们原本掌握的数学知识就比较零散,又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将前后知识点顺利衔接起来。而随着数学教学逐步深入,学科难度逐步加深,学生不懂的内容也越积越多。长期下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信心降低了,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极易形成恶性循环。其次,有些中职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不到位,在思想上很消极,甚至自我放弃。不少学生数学基础差,进入中职学校后,厌学情绪就开始膨胀,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敷衍了事,甚至干脆放弃学习数学。

2.教师厌教情绪普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深刻的,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有部分原因源自于数学教师的教学态度没有摆正。许多中职数学教师没有真诚地去感受学生的思想,不能理解学生的表现,以至于对学生存有偏见,对待教学“不耐烦”。一些数学教师没有理解职业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没有建立起职业理想,缺乏责任心,不能尽到为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基础差,还不专心听课,因此对学生产生轻视、不耐烦的情绪。

3.课堂效果不理想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通常偏向于注重“教师任务”的完成,许多教师都是写份教案,上课走走过程,就算完成任务,很多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对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特点。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单一,以纯理论为主要内容,缺乏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且教学的侧重点偏于知识的记忆,强调死记硬背,注重作业和试卷的分数,过分依赖书本教学。课堂“满堂灌”,课下生搬硬套,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教师的厌教情绪也很明显,课堂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 强化渗透性教学意识

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是教学主导者。教师只有在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探索,采用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方法进行教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地反映出来。渗透性教学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逐渐推进地接受知识,并且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运用渗透性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知识点与典型例题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走上数学学习的正轨,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领悟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这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 渗透性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数学渗透性教学的一般原则

渗透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的渗透原则,将教材本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教学对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逐步渗透,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返璞归真。渗透性教学,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探索者,自觉参与知识的规律揭示过程。更重要的是,渗透性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使学生在思维探索过程中能够理解、运用并内化数学的思想。在渗透性教学的实践中,要制定分级分层的渗透目标。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蕴含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运用的全过程,所以,要制定好不同层次的目标,逐步巩固渗透性教学的教学效果。

2.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性教学的渗透途径

第一,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进行渗透性教学。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能达到灵活运用。要把握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渗透时机和渗透方式,并随时观察渗透的效果。要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进行渗透,如结论推导过程、概念形成过程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疏导、能力培养、思想渗透的好机会。第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渗透性教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以“不变”的数学概念、逻辑关系去解决“变化”的数学题型,不仅是渗透性教学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的重要环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随着数学问题的一步步转化、演变,逐步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举一反三,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渗透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首先,要增加问题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其次,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运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解题思路中对数学思想与方法做出准确的概括,逐步理解问题的深层次内涵,最终达成教学效果。渗透性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使学生将数学思想与方法内化,提高学生独立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性教学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数学思维,这种思维无疑拥有创造性的好品质。第三,复习和小结的过程中进行渗透性教学。复习和小结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数学的复习和小结常常陷入题海困境,师生在题海中枯燥而机械地训练,往往收获甚少,且浪费精力。要走出这种困境,就要按照大纲要求,牢牢把握知识结构,及时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优化小结和复习课的教学,对数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掌握核心思想,突破题海战术的模式限制。在章节的小结和复习教学中,教师要从纵横两个方向对数学思维方式和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在脑海里能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框架,达到灵活运用,提高复习和小结效果,减轻师生的负担。第四,利用数学讲座进行渗透性教学。在中职学校开展数学讲座是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师选用的比较普遍的数学活动方式。在数学讲座当中对学生适当渗透数学知识,强化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为中职数学的教学带来生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平时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活力。

上一篇:是回旋或宕开 还是文章的主体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思想及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