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香卷气的生活 主体本位的阅读

时间:2022-09-05 05:21:43

诗香卷气的生活 主体本位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是,仅仅依靠课上的阅读时间是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教师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所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使学生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外,课后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甚至不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学生更是迷茫。因此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教科书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尝试,阅读面狭窄,内容单一,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很难有效地提高。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练习册多,缺少必要的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可谓是釜底抽薪。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性。

高中语文课外研究性阅读,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研究,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阅读与研究。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回归。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要善于寻找自己思路与学生思路的触发点,及时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阅读视野。在语文课外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并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相互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大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地大胆质疑,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表扬、多激励,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尝到研究性阅读的甜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书的缤纷世界中,真正的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许多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高度概括。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是一个有机整体,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得益彰才能促进语文效益的提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质量,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引读法

这是一种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趋向迫切,产生心中喜悦,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兴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学习的发动机。如果我们在学好课本的前提下,充分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推荐同学们读物时,我往往把书中最有趣的部分介绍给同学们,从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主动去阅读原著。

二、向学生推荐读物

1. 根据个体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个体阅读水平不同,家庭背景及阅读兴趣也不同。教师推荐的书籍面要尽量广些。

2.结合课外活动推荐读物。如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讨论会、阅读知识竞赛等,发挥课外阅读的综合效应。

3.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开展“超市型”阅读。给学生提供选择和便利的机会。

4. 结合纪念日、节日推荐读物。如教师节,可给学生推荐有关尊师方面的书籍;中秋节时,学生能找来很多有关描写思乡,写月景的诗文。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情操。

三、阅读习惯与方法并重

把好的阅读材料交给学生后,老师还必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督促、引导、检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次数进行统计,对读书笔记经常检查、交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在阅读时间上要予以保证,可利用课外活动开设课外阅读课,以保证阅读质量。

2. 教给阅读方法。主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和“泛读”。泛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目录、主要内容等来搜寻有价值的东西。而对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则要进行精读,细心品味,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写作方法,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材料。还要灵活运用略读、速读、默读、诵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四、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把课内所学的方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化解为能力;而大量课外阅读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科内的阅读。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将课外和课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笔记摘要交流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笔记摘要交流法就是在充分自主的阅读基础上,认真作读书笔记或摘录内容提要,或摘抄优美语句,或摘抄原文题目及文章出处,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互相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最佳段落或文章。

我经过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个人不断的探索,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方面有一些个人的经验和见解。

1.以一学期为一大单元,给学生提供大约八本名著,每个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五六本书籍阅读。选定好书目后,每位学生列一个学期读书计划表,把每本书计划到某一个月读完。然后,再以每月阅读相同书籍的同学为小组,每星期抽一节课进行月度小组座谈活动,交流思想,并写阅读笔记。因为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多少有差异,所以阅读小组的人数有多有少,但每次上名著座谈课时,学生都踊跃发言。他们大都把一星期内所读的相同书籍的相关内容热烈地探讨,有时,可能因见解不同而争吵,思维的火花随处可见。我觉得只要一上名著座谈课,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被调动起来,我也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2. 寒暑假期间,我还会布置些有关读书的作业,为了避免个别学生懒惰,我总会在新学期的某一节课中开展假期读书精化朗诵会,把学生认为名著中的精彩片断以及个人见解,以朗读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我个人认为效果不错。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一天、一月是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学生又是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也就存在着差异,发展的起点、速度和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我们要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可以自己带书来看,也可以向学校阅览室借阅,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外阅读环境,真正地让学生爱上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满足感和喜悦感,让学生的生活充满书香卷气,让我们的教学跟随时代的步伐,愿改革的春风唤醒每一寸土地。

(作者单位:泰安市长城中学 )

上一篇:巧记字形巧答题 下一篇:是回旋或宕开 还是文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