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4 07:57:07

浅谈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科住院患者50例,采取了护理干预即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理疗时的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生活护理和营养支持。结果:50例患者临床痊愈6例,占12%;显效24例,占48%;有效16例,占32%;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本组患者经过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理疗时的护理、功能锻炼、生活护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干预; 营养支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9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包括骶髂关节、肋椎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本科于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经过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7~52岁,病程2个月~28年,所有患者经临床医师确诊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

1.2 护理干预

1.2.1 心理疏导 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入院时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敏感、恐惧、烦躁,甚至极度恐慌。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笔者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患者一入院,由责任护士以体贴、关心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需要和感受,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以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然后责任护士通过耐心细致的行为和温暖的话语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和融洽的护患关系。在整个住院过程中,责任护士逐步帮助患者适应住院环境,消除恐慌心理,树立起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理疗和护理。

1.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患者就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责任护士每天守护在患者身边,最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以及疼痛的特点,责任护士根据各个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疼痛护理措施,除执行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和进行理疗治疗外,还可陪伴患者聊天,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对患者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解除担忧和疑虑,保证疼痛治疗的效果。

1.2.3 理疗时的护理 理疗时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治疗室温度适宜18~25 ℃,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加重病情。并向患者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讲解各个理疗项目的目的,各个仪器的使用方法、功效以及注意事项。理疗过程中,护士全程监控和指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病情变化。

1.2.4 家庭锻炼 研究表明,家庭锻炼可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晨僵、功能、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不受时间限制,且经济、方便,成为首选的运动方式。在病程初期进行锻炼具有重要意义,在疾病诊断后的最初10年进行常规家庭运动,也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功能[2]。适度的功能性锻炼既有助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僵硬的症状,也可最大程度地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因为脊柱的疼痛僵硬往往会让患者变得弯腰驼背,而一旦发生脊柱畸形就无法自然恢复正常。因此,指导患者家庭锻炼,每天做一些扩胸、转头、转体、弯腰、屈膝、屈髋等维持脊柱功能位的运动,以避免发展成严重的脊柱畸形。理想的家庭运动还需注意运动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佳的家庭运动应是每周至少5次,每次30 min[2]。

1.2.5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生活作息时间要有一定的规律,戒烟酒、少食或忌食生冷硬辣食物,提高自己的预防能力,以免使病情加重。坐位、站立以及走路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好保持坐如钟站如松的姿态,睡眠时避免软床要睡硬板床。无论坐位、站立都不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要不停更换姿势,保持脊柱一直处于正常的功能位。

1.3 营养支持

1.3.1 营养评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护理的重要性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低热、轻度或中度贫血,久病致肌肉萎缩,长期服用激素易致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而长期服用消炎抗风湿类药物可诱发胃肠道疾病或溃疡[3]。患者因强直性脊柱炎住院后,由于受疾病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会有厌食和食欲不振的情况发生,本身青壮年的能量消耗大,能量及营养素更需要增加,要避免患者能量不足造成抵抗力低下,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对患者做好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及时合理适用的营养支持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及护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养支持疗法的关键在于早期准确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的营养评价正是判断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护士可以根据营养评价的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合理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从营养支持中获益,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营养不良带来的各种危害[4]。在实施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告诫患者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恢复,而且为以后一些慢性病的预防和该病的病情好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3.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食谱 基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应鼓励患者在饮食方面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4)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及荤油。指导患者具体的每日膳食组成为:粮食400~660 g,鱼类禽类150~175 g,蛋类50~75 g,大豆或豆制品(折算成干豆重)50 g,蔬菜300~550 g,水果50~100 g,牛乳或豆浆250 g,食糖10 g,烹调油10~20 g。

2 结果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6例,占1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24例,占48%;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16例,占32%;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4例,占8%;总有效率92%。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发病率较高,约占全人口0.1%~0.3%,90%为男性,其中青壮年男性最常见[5]。强直性脊柱炎起病缓慢且呈进行性发展,临床上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要有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营养支持的健康宣教,使之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和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人类的健康是一个全面的概念,为了达到健康的目的,人们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营养作为健康机体的物质基础,而完善良好的营养又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而对于住院的患者而言,合理营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疾病的折磨会在一个动态过程中,不能够为机体提供一个合适的营养素的量,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从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使机体不能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疾病的康复,形成了恶性循环。搞好营养支持与疾病康复则互为良性循环,而营养支持又为疾病的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组患者经过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理疗时的护理、功能锻炼、生活护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艳明.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颈腰痛杂志,2008,29(5):495.

[2] 沈碧玉,刘经纬,徐旭娟.强制性脊柱炎运动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3.

[3] 李春平,田田.浅谈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2):52.

[4] 汪玉洁,陈锦秀.营养评价工具在肿瘤患者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66.

[5] 郑良孝,李书忠,沈丽,等.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6,27(5):416.

(收稿日期:2012-10-26) (本文编辑:陈丹云)

上一篇:新形势下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近30年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的变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