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时间:2022-07-14 07:46:11

环境税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环境税的征收在中国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重点从环境税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由此得出环境税的征收势在必行。

关键词:环境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引言

1.环境税的征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国产业处于中下游,多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同时随着私家车的不断普及,再加上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空气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并不断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提出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环境税呼之欲出。

2.环境税的概念

环境税,又称生态税,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税收。具体来讲,包括狭义的环境税、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税收和优惠政策、消除不利环境影响的补贴政策和环境收费政策。狭义的环境税,是指按行为主体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容量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征收或减免的一种税收。

3.环境税的分类

当前,针对环境税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征税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

(1)污染补偿税

污染补偿税主要针对三种行为进行征收,对排入环境污染物和处理污染环境物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生产加工危害环境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消费危害环境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税。污染补偿税将污染者外部成本内部化,补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目的在于刺激并引导排污者通过各种方式减少排放污染物,鼓励生产厂家尽量生产清洁或较少污染的产品,鼓励消费者尽量使用清洁的产品和减少消费量。

(2)生态治理税

生态治理税是指向开发或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征收的一种税收,目的是治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

(3)环境服务税

环境服务税是对需要社会为了避免或改善环境而提供服务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目的在于:一是提高成本,减少资源使用,二是筹集资金,改善环境。

二、环境税的理论依据

1.经济学依据

(1)公地悲剧

又称为公有资源得灾难,公地悲剧理论基于公共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认为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公地悲剧提出者哈丁认为防止公地污染的对策是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因此政府通过征收环境税,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最大程度上减少公地悲剧的发生。

(2)庇古税

对环境税做出系统阐述的当属福利经济家庇的古,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的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这种纠正外部性的方法也称为“庇古税”方案。由于庇古对环境税的突出贡献,环境税又称为“庇古税”。欧洲许多国家根据“庇古税”原理,主要采取财政接纳矫正性环境税和环境补贴等措施。

(3)科斯定理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科斯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而外部效应根源于商品和劳务的产权不清晰,或者叫做产权主体的缺失。科斯定理从产权的角度丰富了庇古税。根据科斯定理,环境资源产权在国有的框架下可以继续分割的,因而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税收设计方案,这些不同的税收方案在不同的现实约束条件下有不同的实施绩效。科斯的理论激发了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很好的解释了受益者付费原则,同时也进一步建立了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两者之间的关系。

2.税法依据

(1)税收公平原则

由于各纳税人对环境的占用是不均衡的,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强度也是不均等的,环境税应体现出“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基本原理,从而以税收形式迫使污染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这样既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调控力度,又可以纠正市场失灵,维护税收公平。

(2)税收效率原则

开征环境税的目的主要是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税负,因此环境税的设计中要体现出效率原则,坚持结构性增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与税收政策推动相结合,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环境税不仅包含对环境破坏主体的征收,还包括公共的环境保护基金,环境税根据“受益者付费原则”对所有环境保护的收益者进行征税,用于应对无法确定行为主体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三、开征环境税的现实意义

1.完善相关税收体系,优化税制

我国当前环境税税种的缺失,导致税收对污染、环境破坏行为的调控力度难以把握,弱化了税收的环保作用。同时,我国现有的环保政策体系里,以费居多,比如,排污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等,这些收费制度标准难以界定,法律效力低,强制性不足,征收范围偏窄。而环境税的征收则可以优化我国当前的税制,提高税收用于环境保护的比例。

2.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环境税的征收迫使企业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将承担更重的税负,因此迫使其缩减规模,采用新技术,促进结构调整。同时,环境税的专款专用一方面致力于保护环境,弥补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企业进行补贴,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3.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税征收的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对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得行为主体,还包括一般个人,即根据“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征收公共环境基金。将环境保护的成本内化到每个企业和个人,明晰义务主体,这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征收环境税的目的。

4.促进生产

环境税迫使企业将要素的投入转向对劳动和技术的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将对整个产出的增长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环境税具有“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

环境税具有“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前者是指如果将环境税设定为一个适宜的水平,就会达到实现既定环境目标的社会成本最小化。后者是指环境税会为降低污染和技术创新提供长、久的激励作用,甚至把污染降低到法定排污标准之下以减少税收负担。

6.环境税可以实现“双重红利”

环境税不仅可以通过降低污染活动而提高社会福利,而且可以降低税收系统对收入、销售或者其他扭曲税种的依赖,从而改善税收系统。

7.环境税将大大促进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理性经济人”,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没有监管和规范的情况下,企业将只考虑成本最小化,忽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税的征收,使企业承担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成本,从而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同时,征收的环境税形成财政收入,政府可以用来治理环境污染,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破坏地区。

参考文献:

[1]岑慧贤,石旭.环境税的分类及浅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03).

[2]王慧.环境税的理论优势与现实障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浅议我国环境税的实施[J].应用经济学评论,2011(01).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