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时间:2022-07-14 07:14:29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摘要:安全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安全理念的总合,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有两大基本要素构成,一是人,二是物。在企业的管理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探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关键词:安全文化 以人文本 企业管理

安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设备和资源,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这就是常说的生产事故。一般来说,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是人的不安全因素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二者共同导致的,但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究其原因其实也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总结下来,人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人的心理因素。这里所提到的心理因素是说人长时间处于一定的条件下,因为一定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形成的比较固定、独特的心理状态和人文观点。这种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其一就是侥幸心理。其实职工往往都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章的,但他们却总存在一种“即使违章了也不一定会出事故,有事故也不会轮到自己”这种不可取的侥幸心理,因此危险的事情越做越多,不可逆转的悲剧也最终被酿就;其二是听天由命的态度。事实上,“宿命论”的说法一直束缚着大多数的员工,这令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很淡漠,认为人命由天定,如果不出事故就认为是“命大造化大”,而一旦出了事故就说是自己命不好,因而职工们按安全章程来作业的自觉性一直有待提高。其三是图省事的懒惰心理。这类职工在工作中常常偷工减料,不按完整的操作程序来,这样就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了威胁。最后是急于出工的好胜心理。有些人由于着急完成任务和指标,往往不考虑周围现实环境的许可和承受能力,也不顾工作设备的能力限制,更不愿意服从安全制度的约束,一直赶时间,抢先完成任务,这样的话事故往往就会发生在慌乱之中。因此,我们说人的心理因素其实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最根本也最危险的隐患。

人的性格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他人的独特之处,这就使人的性格。有些人总是自作聪明,而且自以为什么也不害怕,什么事情都敢做。有些人则胆小怯弱,循规蹈矩,做事情瞻前顾后。有些人呢,少言少语,拘谨扭捏,遇见麻烦反应愚钝。这些不可取的性格特征会给职工在工作中造成隐患和灾难,只有做到谦虚谨慎,胆大心细才能做真正地实施安全生产。所以说,人的性格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人的行为因素。人的行为,是指外部的环境下,由于人的行为经验而有反应的活动。主要表现为:一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经常违规操作出现失误,在工作期间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冒险蛮干或自以为是,不懂装懂;二是职工采用危险的手段、姿势或速度来工作,并且采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工具和方法;三是有些员工不恰当地使用防护用品、擅自处理危险品,还有一些人不及时修理运转出现问题的设备和仪器,并且没有保护安全设施的意识;四则是职工的情绪容易出现波动或是其带病工作或疲劳工作等也会带来不良后果。人的行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他与人的素质、教育、训练等有关。

人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不安全的环境是因区事故的物质基础。

人的管理因素。一是技术方面,如方案的计划,布置和其所匹配的技术措施存在的问题;二是管理方面,如劳动组织得不够合理,对现场的调度工作也缺乏指导,或检查出现错误,没有完善的安全操作章程,对事故的整治力度不大等;三是培训方面,再教育的培训经费不够充裕,缺乏技术方面和安全知识的渗透,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管理上的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同时它又是人的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这些直接原因的先决条件。

对人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的对策

了解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造成事故中的人的因素,就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个人在完成目标行为时总处于高度的激活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力,做到安全生产。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应做到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到提高人的安全思想意识。一个人在工作中,安全意识高不高,很大限度取决于一个人在某种工作中亲自经历而接受的外来信息的多少,但仅凭这些是不够的,这就要求经常向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本单位的安全形势,讲述典型事故案例,可采取演讲、小表演、漫画等形式进行强制灌输,通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安全意识在思想深处得以升华。

其次,要做到人的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无知必然蛮干,从以往的事故分析来看,造成事故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人员由于不懂安全知识和有关规定,一直按照错误的习惯做法进行操作而造成的。 企业要把安全技术培训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求授课人员精心准备,认真讲授,对学员严格闭卷考试,才能达到培训目的,不能把培训工作当作一件上级布置的任务来草率完成。通过培训要逐步提高个工种的专业技能,尽量使每位员工都能够达到技术专业化、行为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同时还可以经常开展有关安全知识的竞赛活动或是游戏,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素质,利用岗位练兵,增强职工服务安全的能力。

第三,要做到安全岗位制度的真正落实。人是社会上的自由人,但是人们在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时,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否则,工作不但无法完成,安全状况也无法保证。安全岗位制度的制定,要做到明确详细,从领导到每一个职工都要规定详细的安全职责范围,使每个人在岗位上都应该知道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每月终,根据各项制度的考核标准,对职工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工资分配。这样既可以使每位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按章操作,又可使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第四,要做到日常管理更加细化。在安全管理中,不但要强化管理,而且还要细化人员的日常管理,使每个人员在工作时每时每刻都能加强安全责任心。首先在安排工作时充分考虑到每项工作难易程度,强调每个工种、每个人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在每两个人以上的工作中,必须制定专人 ,负责安全工作。遇到重大工程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的前提下方可施工,站段长应该跟班到工程结束。班中,要多巡查,多监督,多提醒。其次合理用工,使人尽其才,安排工作时,要根据人的性格,安排不同的工作。另外,还要注意观察人员的思想动态,对家庭遇事,思想波动,情绪不稳的职工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注意送温暖,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中。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既要有精神鼓励上的需要,还有物质刺激的需要。在安全管理中,要对表现突出的典型一定要进行精神鼓励,对其事迹广泛宣传,同时进行物质奖励,实行重奖。这样既可以使人精神需要得以满足,经济上也能受益,又起到典型引路,带动其他人的作用。激励机制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否则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对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上一篇:高效课堂,学有章法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音乐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