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4 06:30:54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的教育将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脑等多媒体手段来实现。而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着严重危机,学生厌学,大众心理歧视——历史是副科,加之初中历史不参加中考,现在又实行开卷考试,这种形势,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把与课本有关的录像|、电影、电视片断搬进课堂,激发学生热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但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实现历史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目的,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首先,正确处理好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把教学目的放在首位,让多媒体技术为其服务。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要和科学素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和开放的视野。运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的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果对实现教学目的的帮助不大或不太一致的方面,不管技术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疼割爱,根据需要进行运用。

其次,正确处理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的关系,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之处,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立、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生方式,必须把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机器为人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学活动,教师不仅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会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作用计算机及其多媒体手段是不能代替的;二是多媒体的运用本身离不开人的操作,无论是教学设计,软件制作或教学演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不能忘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他的特点:辅、长期性、实用性、共享性。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忽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有的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目前,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甚至请人代做,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诸多作用,而是成为教师装点门面的一种手段,不利于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来完成课件制作;也可由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各自制作一定量课件,而后资源共享;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利用电教代办费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了。对于现成的课件,教师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或者溶进执教者的意图,在充分考虑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才能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最后,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技能性发展和品德性修养的关系。把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接班人上。多媒体提供的全方位,超前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现在意义上的“专”应具有现代意识,是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能的体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合格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可能通过多媒体先进的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或优良传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的目的。

总之,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尤其是历史课程的教育目的,要积极运用多媒体的现代科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立性,开拓性,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和意义 下一篇:适当偷懒,成就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