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偷懒,成就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04 11:31:13

适当偷懒,成就有效教学

摘要:教师适度偷懒也能成就有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有着对课堂超高的调控能力、有着及时复批的好习惯,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偷懒”、在被问时“偷懒”,在批改中“偷懒”。学生会在课前的预习、查找、询问中收获,会在讨论、探究、动手操作中理解,会在批改纠错中进步。

关键词:偷懒;高效; 辩错; 互批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以勤奋的形象走着自己的职业道路,古有三字经中“教不严,师之惰”为证,今有窗前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为凭。课堂上唯恐学生听的不够明白,总是一说再说。练习时总怕学生做的不够扎实,总是做了又做……其实教学的效率如何与教师所花时间并不一定成正比,还要看你是否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教”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学”,那么“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应主要透过“学”的效度来考量,而每一堂课“学”的有效和高效都应着眼于两种境界:一是“短效”,即课内即时可测的教学成效,可以理解为“三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的幸福度高,以认知为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二是“长效”,即以“短效”为基础的“三化”——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过程与方法的体系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性化,这才是引导和支持学生自主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实践这一理念呢?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适时地“偷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堂上“偷懒”,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时你不管用言语怎么描述,都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一些情况,像此类内容,不妨少说多做,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曾按部就班地把知识一一讲给孩子们听。结果发现,他们或做小动作、开小差,或无精打采。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才发现,大部分知识的要点他们早就知道了,老师只是在唱独角戏。

根据这一情况,到另一个班教学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行研究圆的知识,可以动手操作,可以阅读课本、课外资料,也可以请教家长、上网查询,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研究圆的收获。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圆有无数条直径、半径”“我只用一支粉笔就可以画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书本上的知识“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及关系”“直径和半径的判断”等几乎都有所涉及,甚至还有个人的实践经验:“我知道为什么有的人画的圆大,而有的人画的圆小,是因为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学生边说边用圆规示范)…… 

思维的闸门悄然开启,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学生相互启发、相互竞争,课堂由“一潭死水”变成了“奔腾不息的小溪”。教师适度的“偷懒”,换得了学生探究后的“发现”,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面对充满生命活力与成长潜力的孩子,教师已不是主宰课堂的知识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课堂上短效的“三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的幸福度高,以认知为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明显达成。因此,要把探索数学奥秘的舞台留给学生,将主动发展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偷懒”中放飞思维。

二、被问时“偷懒”,让学生在合作中解惑

教学中,学生一遇到困难,一些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搭桥铺路”。久而久之,学生的耐挫力下降,甚至会过分依赖教师。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时我们不妨“偷懒”,多说“我不知道”“我也没办法,你再试试”,让学生无所依赖,进而激发继续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 

我曾听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学生给计时法起名后,黄老师故意问:“日常生活中多用12时计时法。我就不懂,为什么电视上要标19:00,而不是标晚上7:00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其实标晚上7:00也可以。”“不好,假如是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怎么办?”“那就中文、英文都标上。”“这样就太长了,在画面上占了很大的位置。”在学生的多番“开导”下,黄老师终于“恍然大悟”:“我懂了,还是用24时计时法好,标上19:00,中国人、外国人都看得懂,很简明。”黄老师的“偷懒”旁观,给学生留下了尽情挥洒的自由空间。在这种高涨、和谐的互帮互助氛围中,学生自己体验、揣摩着24时计时法的优点。

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的面积与梯形面积时也很会“偷懒”,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为基础,学生已形成了较强烈的转化思维方法,以三角形一课为例:

生拼图形并思考: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2、把一个三角形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讨论:(1)用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

学生观察讨论相互交流,弄清面积关系以及底高之间的关系。 

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汇报引导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

整个教学环节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通过学生动手拼图,解决问题,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发展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考察和再创造数学知识。教师以“偷懒”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更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而经历了探索之后获得的成功,是令人快乐的,学生对数学的感受也是美好的,这些都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批改中“偷懒”,让学生在辨错中巩固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