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夏丹:嘘声让我更加从容

时间:2022-07-14 03:26:39

欧阳夏丹,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节目主持人。青春、新锐、朝气是她给大家的印象,坚持是她认为自己最优秀的品质。欧阳夏丹这样介绍自己,“个头不算太高,但已够标准;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不差;声音不算响亮,但蛮有磁性;性格不够完美,但始终乐观开朗,还颇有人缘。”

不仅要接受掌声和鲜花

刚上大学时我挺自卑的。因为我来自广西桂林,语音不是特别好,说话经常是n 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语音纠正方面吃了很多苦头。那时也曾经感觉很迷茫,觉得班里其他同学都很优秀,而自己老是进步那么慢,很着急。但大二时,一个主持机会给了我自信。我们学校有个广院之春文艺晚会,以嘘声厉害出名。那天,从食堂往宿舍走的路上我碰到王民军老师,他问我:“今年的广院之春夏丹有没有兴趣来主持一下?”居然选中了我,我特别惊讶,也暗暗欣喜。没问太多为什么,但我知道这个机会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一定要抓住。我跟另外一个主持人特别积极地准备,做了很多功课。主持现场虽然也是嘘声不断,但还是很顺利地完成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的自信从那时开始一天一天地增长。

其实,每个人最开始在舞台上都经历过嘘声。当时特别不理解,会因此不开心。后来师兄师姐跟我们讲:你站在舞台上,不仅要接受掌声和鲜花,也要接受嘘声跟批评,这样才会永远从容淡定地站在这个舞台上。

储备人才上一线

毕业后我去上海电视台,并没有直接当主持人。当时,新闻部、文艺部、专题部,所有的领导都说不缺主持人。“把我们招进来了,又说不缺人,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后来才知道,当时台里提出储备人才的概念,来了新人就先储备着。

我被安排到办公室装订人事档案。每天朝九晚五,到办公室后就把上海电视台员工档案拿出来,一份份、一页页地检查,看上面是否有填错或填漏的,核对后把它填满或用涂改液改正。因为对档案表格的长宽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得用尺子、糨糊、剪刀把一大摞一大摞的档案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工作非常繁杂。当时也没多想,就知道认真干。一个月过去后,我心里有点儿发毛了。如果这样工作一两年,我的业务基本上就荒废了。给家人打电话时说出了我的担心,他们说,刚到一个新单位,周围有很多双眼睛在观察你,看这个新人是不是眼高手低,是不是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繁杂、细小的工作,你应该好好表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之后,我觉得整个人轻松了很多。既然不能改变,就快乐地接受它、完成它,所以我继续每天背着个小书包快快乐乐地整理档案。

又过了一个月,文艺部的一个女导演听说台里新来个女孩儿,人挺踏实的,干活也认真、仔细,正好将要举行的“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还缺一个女主持人,她就找到我说:“有没有兴趣来试试?”我第一反应就是“太好了,机会来了”。那次晚会圆满成功,新闻部的领导看到我主持不错就来跟我说:“过来试试我们的早新闻吧。”因为原来的女主持嗓子有些不舒服,同时也想退到幕后做制片人,正好这个位置空出来。就这样我被推到了一线的位置,主持的第一档节目就是《上海早晨》。

“第一时间”拼命三郎

2002年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工作的师兄发来短信说:“有急事,速回电!”我赶紧回电话,他说经济频道要成立个资讯工作室,开两个档期的节目,你在上海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做得不错,想不想换一个平台,到央视试一试?

当时我心里面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如果在上海电视台,我似乎能看到三五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而中央电视台面对全国的观众,舞台毕竟要大很多,会有更多未知的可能。是挑战自己,还是选择稳定、安逸的生活?我当时又想起给王老师打电话,他在我人生道路上给过我很多建议。得到的答案是: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一个不安分的人,那就去北京继续挑战自己;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不想再奔波、再接受挑战,你就踏踏实实地留在上海。听了他的话后,我觉得问再多的人,听再多的建议,其实都是没用的。静下心来问自己最想要什么,我决定接受挑战,否则会不甘心,于是我就成了一名北漂。

在央视第一个岗位就是主播《第一时间》,一直延续到现在。刚来的时候有些不适应,因为在上海台是我一个人主持,要说什么,怎样来承接上下的新闻,心里很明白,但来到《第一时间》,有一段是跟马斌老师一块儿主持,而他天马行空的,经常是你的思维还在承接他上句话时,他马上又要转到另外一个话题。

我们的演播室是在地下室,每次下去的时候要走一个又窄又黑的螺旋楼梯,用嘉宾的话来讲“你们的工作环境简直就是个老鼠洞”。工作环境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我的同事和工作伙伴真的是一群拼命三郎。看到他们谁都会觉得,不要再喊辛苦,不要再喊累了,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在这个舞台上耕耘,拥有过这样的一段岁月就不会后悔,所以我珍惜我的工作岗位,珍惜在央视的每一天。

由于经常起早贪黑,上节目时常会有很深的黑眼圈。关于黑眼圈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献给第一时间。”

现在我保持着一个自认为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做完一次节目一定要看重播或网上的视频,找自己的不足。我妈妈有时候就说:“你都做了那么多年了,还看自己,你怎么那么自恋啊?”其实,不是自恋,一定要找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才会有进步。

管它高雅音乐还是二人转

我觉得后悔的是,在学校里面没有用更多的精力把课余生活铺得再杂一些,比如外语、电影,音乐等各方面。因为现在我发现,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看的或听的任何一个东西,都不会白白经历。我买票和家人去看二人转,他们就对这个东西特别不屑,觉得二人转挺俗的,为什么要去看那个?我说去吧,什么东西都去感受一下。做主持人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节目可能涉及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化领域,所以我觉得音乐会也好,二人转也好,任何东西都不要先在思维上把它定性,去看、去听、去感受。我在听古典音乐会的时候也会睡着,但是去感受了,当时你心里的感受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一定有时间有场合用到它们,比干干巴巴地念别人准备的稿子要生动得多。所以我觉得,四年当中你要储备的东西应该很广,不要怕浪费时间在那些事情上。好多学生都在追求一种终极的、一步到位的、直接见效的方法,我觉得特别不可取,其实越简单越不明确的才越有力量。

只努力离优秀更近

我不敢说自己是优秀主持人,但做了快十年的新闻,我每天都在努力,希望有进步,离优秀更近。做不同性质节目的主持人需要不同的素质,但优秀的主持人有一些共性的特征。

善于学习。可能我们今天谈农业,明天又要谈金融危机了,要采访谁就得赶紧看相关的资料,学相关的内容,每天都在被动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最好能够把这种被动学习化为主动。比如,可以预见一下,在未来的一周,你正在关注的事情可能会发展到哪一步,提前看一些东西,当你接到任务的那天就会更加从容,因为你的时间比别人更充分。

良好的合作能力。我身边有一些人,他们特别优秀,但同时也特别孤独,一个人干事会很漂亮,一旦跟别人合作就不招人喜欢。要时刻认识到主持人是这个节目的终端,是最终的呈现者,你背后的这些人都在共同努力着,好的电视节目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如果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以后不管是什么机会他们第一个就会想到你。说实话,按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来讲,你能比别人强多少呢?但是如果你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大家会很开心、很愉悦地与你合作。

灵活的现场反应。有一次节目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9.11”发生时。一般晚间新闻十点半,到九点半整个节目流程就出来了,但“9•11”是突发事件,领导决定把当天的流程全部抛掉,拉一个卫星画面进来,需要看着这个画面不断地解说。这个节目我做得如坐针毡,因为前方记者没来得及提供那么多新闻素材,但是画面永远摆在那儿――一架飞机撞了那栋大楼,浓烟滚滚的,怎么能够调动平时的一些积累来告诉大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世贸大厦是什么情况呢?那期节目做得连滚带爬的,我自己特别不满意,我想,一个主持人如果现场反应特别快的话,一定是基于平时的积累。

上一篇:一朵花开的过程 下一篇:哲理小品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