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

时间:2022-07-14 11:10:55

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职业学校要强化经营理念,完善管理规范,树立服务意识,开发职教资源。文章以常熟职教中心为例,积极探索“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的办学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校;经营;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制造业高新技术化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全面扩展和提升,对职业学校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人才与培养、模式与机制都提出了新的实践课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当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职业学校要强化经营理念,完善管理规范,树立服务意识,开发职教资源,探索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办学新思路。

以常熟职教中心为例,该校办学几年来,以创新为活力,以创优为动力,以创业为给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能力为本位、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方针;坚持以经营引领管理,以管理推动经营的办学策略;把稳定规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作为经营方向,把提升质量、规范管理、品牌名校作为管理目标,形成了发展重点明确、办学重点突出、服务重点鲜明、经营重点高效的科学定位,走出了“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的中职办学新路子,步入了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

明确经营管理关系,把握管理经营节点

就学校来说,经营一般是指领导者从宏观角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办学资源,为学校创新内部运作机制和营造外部优质发展环境,从而达到办学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管理则是对办学经营行为理念的引导和执行,贯穿于经营过程的始终,其根本在于行为、行动,本质上是对经营的服务。

经营依赖于管理,管理离不开经营,二者相互渗透、共生共存。经营是箭,管理是弓。没有箭,弓则有力无用;没有弓,箭则无的放矢。经营是龙头,是人与事的互动,选择对的事情做,要对外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实施扩张性、开放性拓展,它追求的是效益;管理是基础,是人与人的互动,是把事情做对,要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实行收敛性、闭环性控制,它追求的是效率。忽视管理的经营不会长久;忽视经营的管理没有活力。因此,事业的发展必须有规则,有约束,但也必须有动力,有张力。

经营学校就是帮助学生依据所学专业设计自己的人生,使学生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掌握自己的命运,把经营作为自主管理、创新管理、深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落实措施、直面市场,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不断优化专业建设,开发职教资源,提升队伍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培育职业素养,推进校企一体,深化创业实践,推行划小核算。让管理出效率,成为内涵建设的自身要求;让经营出效益,成为办学实践的自然结果;让发展出品牌,成为经营管理的必然产物。

注重办学要素组合,突出经营学校重点

1.优化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经营的核心载体。常熟职教中心坚持把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接,确立了传统优势专业的示范地位,奠定了现代专业的领先地位,打造了服务专业的特色地位,建有5个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为省级实训基地和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机电技术和汽修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的2个实训基地项目,使专业设置更加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专业调整迅速匹配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专业建设日益匹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

2.开发职教资源

开发职教资源就是立足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目标,将学校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发掘筛选、优化组合、充分运用,转化为学校经营发展的教育资源。2005年前,常熟市委市政府关于地方职教资源的六校整合,已被实践证明是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决策。而今,已初步形成了(三大开发区与职业学校)“三区三校、错位发展,区校一体,校企一体”的地方职校格局;新一轮常熟职教“资源共享、专业匹配、招生统筹、师资协调”的经营管理思路,正在逐步展开。如果说,职教中心的建办,是职教资源“硬道理”的整合,“地方大职教”的开发,则是未来职教资源“软实力”的组合。近年来,常熟职教中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品种复合教育,实施立体办学,建立了适合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多元化选择和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开发了省级规划课题和国家级课题,搭建了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国家示范高职校单独招生、高职注册入学、3+4汽修本科班对接地方高校四条职校生升学立交桥,开辟了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社会实践对接基地。其次,成立了“常熟职教中心办学集团”、社区培训学院,积极开展东西、南北、中外、社区、校村合作办学,开发了班、新加坡班,步入了立体合作、多方办学、资源共享、和谐发展之路。

3.提升队伍素质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经营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只有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发展、符合职教特点的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分配机制,才能让优秀人才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体现人才的特殊性、学术性和自主性发展要求。常熟职教中心通过目标管理、考评考核,制订人才管理实施细则,把人事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开发,为教师学习进步搭建好平台,为教师培训进修搭建好平台,为教师施展才华搭建好平台,为教师特色彰显、品牌制造、典型树立、团队建设搭建好平台,营造了制度激励人才、学术吸引人才、资源保障人才的人才成长机制,开创学校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新局面。

4.完善管理机制

没有管理,就谈不上经营。管理的结果体现在经营上,经营结果代表管理水平。依法而订的规章制度,是经营学校的基本依据。常熟职教中心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了“系部发展、处室服务”校系两级管理体制,赋予系部日常教育教学权、教师选聘考核权、部分经费支配权。在目标责任上,学校按期与系部和处室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经济实体签订《目标经营责任书》;在人事分配上,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和干部竞聘制,创新出台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五高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在经济核算上,对系部创立了两级核算;在经营实体上,实行划小核算、分级管理、打包经营、服务学校;在日常管理上,建立了常规管理积分督查制。

紧扣经营载体建设,探索学校经营亮点

1.培育职业素养

学校经营的“产品”,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知识的实用型劳动者。因此,全面加强公共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训练,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明确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礼仪、职业道德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奠定职业生涯基础,无疑是实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常熟职教中心积极参与教育局《公共职业素养教程》创新教材的编著,并率先在全校全面推行,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企业、个人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从而得到了企业、家长及学生的欢迎。

2.推进校企一体

校企一体化,是校企共同发展的合作方式,是实现校企共赢办学新模式,也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它包括“企业校区”与“校区企业”两个实践载体。通过校区企业化和企业校区化,开展教育、生产、经营一体化活动,构建学生培养、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平台,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常熟职教中心通过建办校区企业、开发企业校区,共建实训基地、创设研发机构,合作交流师资、定向培训员工,联合开发教材、实施冠名互动,形成了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局面。目前,正在推进“3618”创新工程,即:完善3个创业园、构建6个学校企业、打造18个企业校区,校区设置500个顶岗实习岗位,从而掌控2000多名毕业生顶岗实习纳入教学实践环节的主动权。

3.深化创业教育

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建立,常熟职教中心以创业教育为载体,不断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使更多的学生变寻找工作岗位为创造工作岗位,用创业的精神来进行自由择业,用创业的行动来实现自主创业,把“适应市场的专业就是好专业,适应创业的学生就能好就业”贯穿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就业创业并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营造了以创业引领就业、校园就是创业园、师生就是创业者的浓厚氛围,构建了“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创业育人—赢在职教”的创业教育理念,首创了个体化经营生活创业园、公司化经营文化创业园、集团化经营科技创业园、特色化春来创业集团公司,开发了全省职业学校学生创业联盟,建立了由学校宏观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自由经营、自主创业的管理模式,建成了10000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大楼。创业之星,正在燎原;创业之火,日益红火。

4.推行划小核算

学校经营活动,在经营学生成长、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需注重经营育人环境、开展创收节支活动。一方面,可以围绕专业建办实体。当然,这种实体最好是法人实体,也可以是模拟实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办厂”,而是自营或联营教育工厂。另一方面,可以系统化规范非法人服务单位,实行打包经营、统一管理。无论是独立法人还是非法人打包服务单位,无论是校方自我经营还是社会对接,应统一纳入划小核算经营管理。

实行划小核算,实施打包经营,一是进行分类管理,区别法人与非法人单位;二是根据依法经营、按章运营,明确经营范围、服务对象、创收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程序;三是统一签订经营管理目标协议,纳入经营考核、盈亏奖罚;四是服务职教事业,吸收学生顶岗实习;五是逐步建成法人或非法人教育工厂,融入校企一体化办学经营。

经营需要管理,管理更需要经营。经营学校与学校经营,是光与影的关系,阴与阳的辩证,左与右的脚的协调。面对职业教育的明媚春天,任何职校、任何校长、任何职教人,都有责任更有义务经营好职教事业。要立足“十二五”新起点,不断提升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性,拓宽发展思路和空间,落实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通过提高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一体化、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吸引力。

上一篇:学校搭台营造态势 系部唱戏各显神通 下一篇:员工个性化激励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