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7-14 11:03:15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内容。面对当前中国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将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将从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在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现状 对策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农村,则是面向广大农民子弟的基础教育。长期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传统的原因。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困惑了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志向和远大目标;信息闭塞又局限了农民子女的眼界;想通过书包翻身,摆脱农村艰苦生活的思想,也片面地激励一部分农民子女的学习干劲。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足,本人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此仅谈几点心得和建议。

1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1.1 想品德课教学不受重视,影响教学成绩的提高。思想品德教师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思想品德课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在中招考试中实行开卷,学生主观地认为不用背,不用记,只要考试时翻一翻书,就能够考出好成绩。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思想品德的地位和成绩可想而知。

1.2 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因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学生的学习,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瑕顾及广泛的信息,学生用以开拓视野所利用的资源和机会非常少,由此,造成农村学生知识面比城镇学生要狭窄。

近几年,城镇化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逐渐重视,许多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转入城镇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农村初中学校中大量优秀学生流向城镇学校。这样,在农村初中各班级中就失去了一批学生学习的领头羊,极不利于班级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影响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对教师开展探究、合作、互助的教学活动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1.3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又惰于学习。教学一线的教师,多数未能真正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每次开展新课程培训,他们都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听一会儿就溜。名义上参加了培训,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学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而教师整天忙于上课、改作业,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所以造成对新课改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得不是很准,多数流于形式。

2 农村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对策

2.1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思想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紧跟时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打破常规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既与城市相接轨的又适应农村教学实际的新路子。

2.2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活。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创设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辩论”、“表演”、“游戏”甚至走出教室的“活动”课渗透着每堂课。在新课程下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下这一点尤为突出,上课不能自问自答,不能不管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反应。但活动不能留于形式,要能说明问题,而且教师控制不了课堂听任学生散乱也是不行的,怎样来找到这两种状态的契合点。我想这应该是教师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必须加强的能力。

2.3 努力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各种新观念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严重挑战。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会说:你还想说点什么吗?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想听听老师的不同意见吗?现在社会所认可的是这样……在学生的眼神中带着些许的疑虑时,我不会说:你们听懂没?我会说:我表达清楚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同时,我会说:欢迎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师生关系会更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2.4 重视信息反馈和知识巩固课堂。指导学生科学预习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和阅读能力,提倡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读书的好习惯,等于迈出了主动学习的第一步。要悉心指导预习,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明确新课知识中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练习和课外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最好当堂检验,方法是布置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点评,让学生更准确、完善地理解掌握相关的观点和原理。课外练习是课堂练习延续,既是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当然练习一定要注意分量和启发性,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品德的方法。

2.5 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学生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兴趣、选择,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视觉去看待学生成长和评价学生行为。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坦白地说,在目前以教学业绩“论功行赏”地背景下,对班上的所谓“差生”尊重得还不够,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心理,对每次考试后成绩不好的同学提出一些硬性指标,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个性特长,没有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上的一个男孩儿特别喜欢打篮球,对自己的偶像姚明特别的崇拜,因此上课经常迟到或者早退,本来非常聪明的他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一次下午上课,他又迟到了,我不禁“怒从心头”起,当着全班同学对他“不客气”了一顿,下课了还带到办公室进行了“再教育”并没收了他心爱的篮球并提出了成绩达标的要求,虽然他口服心不服地答应听从老师的教育,承诺一定要好好学习可没几天就见他无精打采心烦意乱地坐在位置上。我静下心来想,其实他对学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是我没尊重他的兴趣和情感,我又和他谈了一次话,以姚明的成功为例子,说明每一个人要想取得骄人的业绩,都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要学会处理好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希望他用热衷于篮球的精神来热爱学习,我把篮球还给了他。从此他再没迟到了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并尊重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也就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在这几年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备课很认真,教案写得点滴不漏,可有时候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后来想想是忘了拿“语言”这个武器。虽然政治教师不是演说家,但我想必须做到:清晰、流畅、具有幽默感。清晰,在一节课里,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突出,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始终不离开课程重点。这与个人说话习惯有关,因此平常应多加注意。流畅,并非闭着眼睛背教案,而是事先将内容烂熟于胸,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幽默,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素质,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学习会学得快乐,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妨多注意吸收各种信息,在察觉学生沉闷时来点幽默调节一下,使课堂张驰有度。这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点想法,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前进,不断的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

3 重视资源建设,依靠群体力量,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库

相对于农村的教学,资源的广泛性和如何选择恰当、适时的资源对于教师的备课是一种考验,更是尽量缩小与城市教学差距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广、博、杂,备课时需要搜集许多资料和案例,并且每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校级资源库,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材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来源,学校的教师、实验室、图书室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一项课程改革要得以实施,必须有相应的课程资源的保证,否则课程实施将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学校、教师、学生则是创建资源、丰富资源、利用资源的主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依靠群体的力量,逐渐积累适合本学科的信息资源库,农村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力争获得最大的资源支持。

总而言之,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初中思品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在教育方法上,改教导为引导;在学习方式上,改你讲我听为自主参与、活动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改形式主义,为不拘形式,追求实效……这样的课必然提高德育功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就要从各方面来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当然,这还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以便教师把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促进农村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海霞.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的改进对策[J].教育革新,2007

(11)

2 杨平.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贵州教育,2006

(23)

3 张志兴.农村中学思想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6

(01)

上一篇:失而复得的“100元钱” 下一篇: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