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平台,让教学更高效

时间:2022-07-14 10:07:48

资源平台,让教学更高效

“资源平台”是《数字化课程资源校本化建设研究》的一项研究内容。“资源平台”不同于一般的网页和博客,它既是一个“资源库”,又是一个“交流平台”,既有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又有学习与交流的价值。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一、资源平台,我们共同的需要

1.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打造资源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与时代同步,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2.管理的需要。

(1)现有资源的分散性。

三井实验小学有着多年的办学历史,也有很多优秀的课程资源。不过,部分优秀的资源被教师敝帚自珍或存放于档案室,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2)现有资源的低效性。

我们一年级备课组,历时一年,在学生常规培养方面研究得出了一些成果。但随着教师年级的改变,这些资源可能会慢慢地消失。

(3)现有资源的杂乱性。

我校许多课程资源,缺少有效的资源库建设与管理机制,导致课程资源的功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要素中内容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师生的需要。

(1)课程资源丰富性与有效性的不一致。

目前,网络中有很多的教育资源,这些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设计、试题等,但这些资源良莠不齐,分散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一方面缺少一个非常专业、系统的资源平台进行整理,另一方面缺乏优秀教师的甄别、整合。

(2)教辅资料数量多与质量低的不和谐。

随着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辅用书,纷纷涌入市场,不排除当中因种种利益的驱使,出现一些劣质的资料与习题,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

一个系统的资源平台的建立,符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要求;可以提高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能展示我校的研究成果,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二、资源平台,我们共同地成长

建立一个精攻专业、分类细致、资源优化的资源平台已经迫在眉睫。

1.栏目设置,追求结构化、系统化、序列化。

(1)调查、学习形成初步设想。

数学组召开会议,征求资源平台栏目设置与框架结构的设想和建议。会后我们加强学习,寻找栏目设置的现实需要和理论依据。根据新课标,将原有的双基改为四基,在栏目设置中增加了“思想方法”和“经验积累”。

(2)请教、讨论形成框架结构。

带着我们的思考与设想,邀请兄弟学校同仁,聘请教学专家和名师,参与讨论。

(3)调整、论证形成模板脚本。

请专家对我们的框架结构进行论证与调整,形成最终的模板脚本。

在此我们要感谢市教研室的潘小福主任,市电教馆的领导,还有实验学校的同仁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指导、帮助。

2.资源上传,追求优质化、常规化、制度化。

(1)整理散落民间的优质资源,实现数字化。

在高素惠主任的领导下,我们先分工,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对收集到的教学资源集中讨论,修改,保证上传资源的质量。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介绍资源平台板块设置的理论依据,以及板块之间的结构,辅导资源上传的方法和注意要点,确保资源上传的系统化与序列化。

(2)收集教研活动的教学资源,实现常规化。

每一次教研活动,教师都会积极准备,认真对待,一些老师的经验值得肯定和借鉴。要让这些宝贵资源得以保存与共享,就要求大家积极地去开发,创造,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备课组交流、讨论、检验后上传到资源平台。让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纳入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保证这项工作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例如:这学期,市教研室对我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潘主任听了我的一节课《真分数和假分数》。我对教材进行解读时,发现教材同时出现两个被平均分成4份的圆,让学生涂色表示5/4,对此我有不同的想法,因为这样不能让学生真切地体悟到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是大于1的分数。于是,我将这个过程放慢了,先给出一个圆,让学生表示出1/4,到4/4,最后表示5/4。学生认知发生矛盾,认为不能表示。学生讨论后认为要再画一个圆,也平均分成4份,再涂1份。评课时,这一改动得到了潘主任的肯定。后来我把这一课的课件和教学设想上传至资源平台,让来年教学五年级的教师借鉴。

(3)制定资源上传的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化。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例如,资源上传制度,每人都有权利上传资源,也必须上传;资源审核制度,经过教学检验的,或在区市级比赛获奖的资源可以直接上传,其他的要经备课组讨论通过才能上传,等等。

3.教师成长,实现日常化、自觉化、整体化。

资源平台的建设的确给老师们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每一位积极参与资源平台建设的老师都和我一样,业务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积累。就我个人而言,我负责的是思想方法这一块。在此之前,我虽然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了解,但对于小学中主要学习与渗透哪些思想方法,什么是数学思想,什么是数学方法,它们与数学思维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都不是很清楚。现在虽不能说完全准确理解,但至少可以说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学主要可以学习与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带着这样的思考再去看我们的教材,会有另一种感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片知识,一串知识,或者说是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不仅是一节分数计算课,其中还蕴含了转化的思想和分类的思想。

三、资源平台,我们共同的家园

1.资源平台,让备课更轻松。

知识体系,帮助教师全面认识这一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思想方法,可以知道在这一单元知识点教学中可以渗透什么思想方法,或者说这一知识中蕴涵了什么思想方法等。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资源。

2.资源平台,让教研更灵活。

(1)给新手型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自由、更灵活的学习空间。

(2)为成熟型教师搭建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

(3)让骨干型教师的教研成果得到推广与分享。

(4)开放性是资源平台的特点。所有的教师都是资源平台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3.资源平台,让练习更有效。

(1)经典题型,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实际情况,设计的一些典型性的题目,供教师备课选择,或学生在家中自由练习。

(2)思维拓展,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严密性。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下一篇:“四位一体”有效促进英语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