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时间:2022-07-14 09:27:4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使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注意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第一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关键词】浅谈 数学 课堂 培养 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注意力是人意识的具体表现,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学习,更谈不上学习效果,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成绩了。然而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少部分孩子上课总走神,做作业也特别的慢,别的孩子用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有的孩子就要用两个小时,有些时候两个小时都完不成,拖到三四个小时。每次老师就布置那么一点点作业,有的孩子总是会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还有部分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一会儿玩弄橡皮和摆弄小玩具,就是上厕所、吃东西。他的注意力是一会儿集中在作业上,一会儿就游离在作业之外,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才会出现慢、拖拉这一现象。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稍微有点难的题目他都不愿意深入思考,结果当然也解不出来,而且简单的题目都会出错,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造成的。因此说,注意力对一个人的学习、事业、乃至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哪些地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关注每个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和老师教学一致;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才会出现高效课堂。一堂高效数学课堂,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随时都要注意孩子的表现、听课的状态。从坐姿、眼神、参与度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从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明显表现出学生注意力程度。比如,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的任务交代清楚,由学生利用圆的学具一起合作探究,学生会很快就会利用学具动手进行测量,然后共同找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关注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师要有激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感觉、知觉、理解、记忆、思维等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在数学课上教师是主导者、是引领者、是主持人,那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应保持有足够的激情,要像主持人那样,语言连贯、精炼,不拖泥带水。要保持足够的激情,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内容非常熟悉,问题设计非常明白,每个环节时间把握非常准确。这样课堂各个环节如行云流水,学生就会参与其中,享受课堂的精彩和乐趣。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声音、形象、气质、精神上保持足够的精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三、长期训练,让注意力成为习惯;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在每一堂数学课堂中教师都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培养,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在课堂中,又是教师无意识的采取提问后,抽学生说说教师提的什么问题,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可抽抽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把同学回答的内容再重复一遍。为了更好的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应注意到:一是引入设计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二是过程更加有悬念,像魔术师那样每个环节都是“接下来将会出现奇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会容易吸引学生。三是教师语言幽默风趣,有人说“有才不如有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回味无穷。四是每节课设计时要考虑下一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留下思考的余地,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每节课教师都可以总结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情况,表扬在课堂中注意力特别专注的同学,表扬那些进步快的同学,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课堂注意力就会不断提高。是及时总结和表扬进步的同学,

四、让学生参与过程,凝聚学生注意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 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重要的学习手段。”要到新课标的要求,那就必须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就要考虑让学生参与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师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8、9”时,教师就让学生用小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过程,反复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再由学生说“8可以分成2和6,2和6组成8”---反复训练,这样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力就很容易凝聚在一起,让学生牢固掌握数的组成。一位教师在上六年级下册“简单的抽屉原理”一课时,教师首先就让学生玩“抢凳子的游戏”,游戏首先设计是3个人抢3根凳子,学生觉得没什么趣,接着变成4个人抢3根凳子让学生马上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况?先抽学生说出结果“4个人坐3根凳子,总有一根凳子上会坐2个人”老师马上捕捉到学生用的好的词语和说的好的句子,再抽学生说一遍,再用游戏让学生验证结果,教师顺势转入新课。这样也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知识掌握也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重视学生注意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重要数学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书目:

1、《教育学》;

2、《心理学》;

3、《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探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