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精神星空

时间:2022-07-14 07:51:09

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精神星空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里主要讲的是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每一个学段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在“人之初”是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与书中的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受家庭贫困,家长文化水平低,学校教学设备简陋以及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的限制,造成阅读资料匮乏从而导致课外阅读成为空白的局面,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做了一些探索,找到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一、搭建和谐的阅读舞台

1.建立班级图书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小学段(第一、二、三学段)合计不低于145万字”。如何才能让农村的小学生完成目标呢?我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为学生搭建和谐的课外阅读大舞台,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省吃俭用购买或搜集一本或更多的自己认为好的课外书寄存在图书角内;另外我把自己订阅的《小学生学习报》、《云南教育》、《半月谈》、《读者》等报刊和杂志拿到教室里,丰富图书角的内容,供给学生阅读的选择。

2.制定民主的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的管理工作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来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首先、引导学生们选出三位做事认真、负责的同学来分别担任图书登记员、保管员、借书员;其次、明确各自职责(登记员负责把五花八门的图书归类、整理、编号以及登记捐书人的姓名;保管员负责日常图书的管理工作;借书员负责借书登记和还书登记工作;);最后,发动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每一条规定都由学生们提出并举手通过之后才有效。此项工作教师自始至终不包办代替,只做指导,放手让学生们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亲自动手,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和发展的大空间。

二、教授机动灵活的阅读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的宝库的大门,因此,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让孩子们博览群书,我教给孩子们多种阅读方法:精读、泛读、略读、跳读等。对于那些目前还“不了解”的书,我要求学生粗枝大意即可;而对那些一生都有用得着的东西,我要求学生不但要熟记,更要牢记。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学生正在积累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愉快地记住“精品”,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做好积累。具体做法如下:

1.以课内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阅读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如遇到读不来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就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好的词语或句子鼓励学生自己谈体会、感受,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等等。课内教学的方法延伸课外阅读,只要经常性的训练,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掌握。

2.做好课外读书笔记,积累好词佳句。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摘录本”,让他们把每天读到、看到、听到的好词语、句子、名人名言积累在摘录本上;其次,规定每天积累5个词语或句子,可以按照写人、写景、写事、歇后语等进行分类整理做好读书笔记。

3、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多读一些经典著作,增长见识,吸取精华。诸如《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读后谈谈感受,积累知识,在经典中感悟语文,感悟人生。

三、创建开放性的阅读展示平台

1.尊重学生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提高阅读的积极性。我没有作硬性的规定来限制学生选择读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课外读物,如《格林童话》、《寓言故事》、《休闲小品》、《流行歌曲》乃至电视广告用语……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要体现时展的需要;只要符合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只要学生喜欢;只要有阅读的兴趣,就鼓励学生大胆的去阅读,去欣赏。

2.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更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中,我每个月评出一名“读书之星”进行奖励,每两个星期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会”,让学生把两周以来的课外阅读收获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有的拿出摘录本让同学们欣赏自己摘录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有的向同学们讲述着从《故事会》中读到的精彩故事、笑话;有的把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的人物模仿给大家听……由于阅读的书籍没有限制,所以展示会上展示的内容就异彩纷呈、别具一格,同学们在交流与倾听的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不想经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的时代了。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要给孩子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只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舒展自由的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才能逐渐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教育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