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07-14 07:21:41

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灌注“活水”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天文地理常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语文,丰富生活常识。“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有收获成就。

2、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枯燥的书本因为有了生命的气息而鲜活起来。

3、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把课本上的知识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地走向未来。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补充乡土历史,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语文教学增添“情”“趣”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奋之门,对于新课的讲授很有帮助。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语文教学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断,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积极思维的快乐。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积极反应,本身就说明问题引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使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思维的快乐,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3、结语巧设疑点,诱发学生无限想象。在结语时,除了点明重点,点破难点之外,为了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制造悬念、突显疑点也是我们的惯用手法。疑点的设置,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渴望,产生期盼,其内心深处埋下了一根无形的线,时刻牵动他的心,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学习”的心境。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语文教学增添“异彩”

1、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语文知识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对语文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

2、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有人把语文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语言文字教学”,以为上语文课就应当大量地讲语文知识。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

3、要注重学科渗透。在讲课过程中,如果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4、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

朱建军,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上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下一篇:感悟实践两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