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7-14 06:35:42

浅谈中学语文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 语文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忽视了习惯的培养。语文教师要从识字、书写、诵读、写作、积累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学习习惯 工具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Cultivating Learning Habits in Junior Chinese Language

GU Haiyan

(He'nan Yexian Kunyang Middle School, Pingdingshan, He'nan 467200)

Abstract Language learning is inseparable from good study habits, language teaching, there is the phenomenon of instant success, and ignore the habit. Language teachers from the literacy, writing, reading, writing, and accumulated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habits, cultivat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skills.

Key words junior Chinese; learning habits; books; writing; reading; observe; accumulation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并使之内化为语文素养,从而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课标要求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等多种检字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学习工具书,应该人手一本。平时就要求学生放在课桌上,随时翻阅,比如,读书看报时遇到的生字、新词,习作时不会写的字词等一律自行查字典、词典解决。每篇课文的生字词,老师不包办代替,都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但时间长了,翻字典的速度就会很快,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为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常给学生讲电影艺术家孙道临演技精湛,但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巴金老人书桌上总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想不起来的字,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落笔,大师尚且如此,我们更应严谨。

2 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语说,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惨不忍睹,它将直接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即使是在电脑广泛普及的今天,写好一笔字,对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宋代朱熹就说过“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我们平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书面整洁,“字字入心”,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能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就能写得又快又好。

3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法宝。古私塾先生教书,就靠学生反复读后硬背下来,但其中不乏大文豪,足见古人重“读”是有道理的。语文教育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教材中,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本中含蓄隽永的诗词、意境优美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都要引导学生动情地读,反复地读,在读中亲近文本,走近作家,感悟文学的真谛,接受情感的洗礼。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但是,我们学生的朗读能力却不尽人意,很多学生不愿开口读书,更不用说感情朗读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在这方面进行引导,让读书声响彻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校园书声朗朗。

4 培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个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

4.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只靠课堂和课本是不够的,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新课标就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鼓励我们的学生读书,利用闲暇时间,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利用假期开展“书香寒假”“书香暑假”活动,让学生阅读名著。每周还要给学生留一节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这样日积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读,学生知识面就会广阔起来,头脑就会丰盈充实起来。

只是读还不够,还要积累。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作批注。一个妙词,一句警言,一首好诗、一篇佳作,以及读书时迸发出的灵感的火花,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阅读笔记的内容。这些札记看似闲乱实为珠玑,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为巩固效果,在班内定期交流、展览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品尝到其中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不动笔墨不读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2 养成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优美的散文,经典的古文,精美的片断,都要让学生去背。 “厚积言有物”,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4.3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素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有效方法,魏书生老师就非常提倡写日记。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就会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写日记,题材不作限制,学生随心而至,多写真情实感,入情入理,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多练笔生花”,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真可谓是一箭多雕。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上一篇: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营养餐 下一篇:以读促写 寓写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