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集体课实践性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14 04:03:13

声乐集体课实践性教学初探

声乐学科是一门既注重理论与技巧训练,同时又强调感性认识和实践运用的学科,只有将声乐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所谓实践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以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过程。通过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演唱技巧灵活运用的能力。声乐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创新的必经阶段。而声乐集体课教学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一方面通过讲授、比喻、示范、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辨别和理解发声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课内外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堂实践,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像其他学科那样规范、严谨,它具有特殊性。声乐集体课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地,全面而科学地安排教学。每周一课时,上课的基本环节是大约用10分钟进行集体练声,通过练声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及发声技能训练:用大约15分钟复习回课,检查学生练习情况,通过点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训练良好的听觉辨别能力;用大约20分钟进行新歌教授。选择新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由简到繁,方法由易到难,技巧由少到多,能力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不能急功近利。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形成一个好的声音乐器,获得一个轻松、通畅、优美、高位置的声音,逐渐增强发声技能与歌唱技能。在这三个环节中,老师应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2、通过课内回课。增强学生对声音的鉴赏能力

对于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回课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声乐学习要求针对性比较强,而集体课教学无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回课采用的是一个人的演唱,老师有针对地进行点评和指导,在解决学生的气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实际问题上确有明显的效果。每节课抽查4-6位学生,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回课和师生的共同点评,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提高对声音的鉴赏能力。通过相互切磋、观摩启迪、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回课促使学生课后练习,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

3、加强课后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课后辅导是集体声乐课教学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声乐教学,依靠集体课是不能够满足声乐学习的需求的,由于学生多,课时少,时间紧,课内回课有限,加强课后辅导也是很有必要,课后辅导时间是无限的,留给每一个学生的时间更多。另外,采用形式可以更灵活,如抽查、汇报等,进行一对一辅导,针对各自的劣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教师对学生演唱作更详细的指导,弥补声乐集体课教学的不足。

4、采用各种汇报,积累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领会与掌握,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得以体现和检验。由于学生上台机会少、经验不足,导致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弱,心理素质差。为此,每学期的第七周和第十四周安排两次声乐汇报,采取小型演唱汇报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小舞台,让学生全程参与,每个学生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汇报过程中,教师不作辅导与评价,以增强演出的气氛,学生进行完整演唱,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记录并给予评分,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新的要求,供学生改进、提高,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强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声乐的实际演唱能力。

另外,通过“班级教学汇报”、“声乐小组汇报”、“合唱节”、“毕业汇报”、“独唱、独奏音乐会”及各种声乐比赛等方式组织学生的舞台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技能大赛,创造机会锻炼自己。通过这些手段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将来走上讲台或舞台打好坚实的基础。

5、开展课外活动常规训练,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课外活动是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把有潜力的学生吸收进各年级的声乐小组,每周进行两课时集中训练,为其补充一些风格各异声乐作品,拓宽学生的演唱曲目,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个别辅导,解决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加强学生歌曲演唱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声音的表现力,培养学生歌唱欲望。通过每学期的声乐汇报和毕业生汇报,丰富学生临场演唱的能力。课外活动是我校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一大亮点。在各年级的声乐小组中,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声乐尖子,并在省、市、地区的声乐比赛中获奖。排练的声乐节目也在省重大演出中获一、二等奖。

6、利用其他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重视学生声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声乐实践教学离不开多听、多看、鉴赏分析。丰富的感性体验会使学生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得到加强和发展。每学期组织学生观摩一至两次声乐演唱会或歌剧的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摩与交流,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音乐的表现、情感的表现、风格的表现等同步发展。并在高年级学生中,采用小老师教唱法,每周指定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布置曲目进行课后教唱,教师上课时进行检查,也可以采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练声、学唱,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通过这种“由教促学”、“由学促教”的方式,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锻炼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

总之,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性教学,能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践性教学指导学生将发声技能与歌唱技能较好地运用于演唱实践中,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克服歌唱的心理障碍,提高演唱水平,锻炼舞台的实践能力,取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上一篇:综合材料之初探 下一篇:中国画笔墨理念在水彩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