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3:50:51

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信用社在长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有关信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与价值的总和。本文从信贷文化的概念入手,结合农村信用社发展实际,就如何建设优秀的信贷文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主要功能;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48-03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概述

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是农村信用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认同和遵守而形成的农村信用社意识、农村信用社精神、农村信用社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章的总和,以及农村信用社所展现的外在形象。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创造的,参与者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导向与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正确树立了市场和客户的观念。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也是一种共同意识,它是指农村信用社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与操作环节都应该有全局意识、客户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和忧患意识。信贷文化还是一种机制,它是指信贷参与者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自己的工作,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动机必须符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目标。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农村信用社生产要素,引导农村信用社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传播认同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团队,使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综观农村信用社现状,企业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文化更是严重缺失,因此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信贷文化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尤为重要。

二、培育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必要性

农村信用社要想真正降低不良贷款率,就必须有优秀的信贷文化。可以说落后的信贷文化要比巨额的不良贷款更为可怕。不良贷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化解,但落后的信贷文化必定会连续滋生不良贷款,所以治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在农村信用社培育优秀的信贷文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表现为:一是信用社自身素质,二是借款人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分析每一笔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无论是社会信用环境、政策性因素,还是借款人逃废债务、骗贷逃贷,还是信用社管理不善、审批不严等原因,都表现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真正的责任人。从根本上讲,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信贷经办人还没有强烈的事业心,也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就算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控制机制,来限制贷款发放人的行为,但是若没有优秀的信贷文化,从贷款的发放、运用、收回的全程来看,依然控制不住巨额的不良贷款。究其原因,就是在贷款循环过程中,“人”的因素存在问题。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查看每一笔不良贷款,就会发现存在着人为因素,或是不执行制度,或是没有把握好政策,,或是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是存在违反程序现象,或是存在麻痹思想,或是甚至私下通融。信用社主任一换再换,信贷员放的贷款有主任签字,信用社主任的贷款有联社审贷委员会批文,审贷委员会审议的贷款由集体拍板,看似逻辑严密。可是,到底该谁负责?还真找不到真正责任人。所以,责任不明确才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实质问题。

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的特性,农村信用社不仅不可能完全杜绝信贷风险,而且还应当允许一定限度的不良贷款率,这是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客观现实。因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除非信用社不经营贷款,否则就会有风险。允许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率,也是信用社经营与发展的需要。但这绝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措辞,在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必须把信贷文化的培育当做“根系三农,相融共生,相知相伴,根系百年”的农信大业来打造。

三、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功能

(一)引导职工认同使命

我们的使命是: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三农”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三农”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客户,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色和优势所在。信贷文化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农村信用社的一贯宗旨。只有全体职工认同的使命,才能在职工心中形成信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服务三农也应该与时俱进,要时刻关注城乡经济发展,关注城乡居民生活,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为发展中的三农事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激发职工主动工作

农村信用社职工不仅存在物质方面的要求,还有强烈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不仅寻求归属感,还希望农村信用社能认同他们,接纳他们,能保障他们的权利;希望得到赞扬和表彰,希望职工之间和睦相处,职工的这些需求仅凭物质刺激是不够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情感需求。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为职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构建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的态度快乐的工作。

(三)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作为管理体系,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还有隐性约束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精神、农村信用社宗旨、农村信用社作风、价值观念及道德水准等对职工的约束作用相当显著,它能把职工的思想意识引向农村信用社共同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之内,使职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自责自律的心理氛围。当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而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它对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很有帮助的。

(四)协调社会周边关系

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依赖社会向它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敬业、诚信、高效、创新。这为农村信用社如何协调社会关系提供了价值选择。人们在先进的信贷文化氛围中工作,会充满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人际关系融洽便会减少内耗,还能赢得借款人和政府的广泛支持,并减少工作中大量不必要的冲突与磨擦。显然,农村信用社的效益会因此大大提高,职工也因此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在协调社会周边关系方面的作用。

(五)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经营中,未能真正从借款人的需求出发,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一直难以提升和增进。通过健康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借款人感知到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更加丰富,更加高效;感受到农村信用社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职工感受到农村信用社对职工长远利益的回报,使农村信用社的旧形象在健康信贷文化的作用下,重新塑造为新形象。这是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内在要求。

四、培育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的途径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曾经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育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当然,信贷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农村信用社对50多年来自身文化的系统总结,需要在今后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本人针对培育优秀信贷文化的途径,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人为本,建立全面系统的职工培训机制

信贷文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人。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必须重视农村信用社信贷队伍的建设。首先是道德教育,即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诚信和道德的建设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以德治社,育人为先。农村信用社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因为信贷文化的内涵就是信贷参与人员道德的基本体现。其次才是业务能力,即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德育教化和行为能力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信贷人员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文化实现从感知到自然融合。不但要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强化他们的财务分析与政策解读和创新能力,还要熟悉有关市场营销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要改善信贷人员的知识结构与风险防范的职业技能。

(二)奖罚分明,建立行之有效的信贷激励机制

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成立后,相关制度正在完善。然而,还没有创造一个激励的工作环境,信贷人员只是出于压力和习惯不得不服从相关规章制度。信用社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信贷业务评估标准,把业绩评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让客户经理的收入和职务提升与其营销业绩成正相关。同时,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还必须有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农村信用社巨额的不良贷款中,由于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不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的就占大多数,就是因为没有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推行信贷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违规者严加惩处,对优秀者施以奖励,从而促使信贷人员感到公平,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三)规范管理,建立科学负责的信贷审批机制

信贷需求随行就市,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信贷发放的审批机制必须科学。农村信用社要建立一个分权与集权适宜、责任分工明确、贷款结构合理的多层次信贷管理体系。信贷的调查审批、签约发放既要讲流程,更要讲科学性和专业性;既要讲全程控制,也要讲审批效率;既要讲民主决策,也要讲具体问责。要大胆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流程,逐步建立科学负责的新型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机制,彻底改变过去强调抵押和保证的作用,忽视借款人的经营及还款来源。杜绝关系贷款,要真正考虑借款人的长期资金流动状况,而不仅是抵押物、保证人等的偿债能力,执行现代农村金融新的信贷标准。只有规范管理,经办人才能安心,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才能避免信贷决策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

(四)预防为主,建立灵敏系统的预警处置机制

对于信贷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许多基层信用社忽略了对虽未到期但已经产生内在风险的贷款管理,信用社要以推行五级贷款分类法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五级贷款分类法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有助于从总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有助于在信贷风险出现之前争取主动。同时,还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及早做好处置准备。

(五)树立形象,推行具有特色的信贷品牌战略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明确市场定位,主要服务地方,切实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农户,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开拓创新服务手段,大力支持农民致富,着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努力打造信用社的特色品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信用社,是可以信赖的信用社,逐渐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互利双赢,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份额,用新的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的服务,留住长期优良客户,吸引新的客户,从而持久地赢得客户,树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品牌。

(六)开展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职工的业余生活大多是单调枯燥的,而为数不多的培训学习也带有片面性和专业性,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正好弥补了职工生活中的这一缺陷。加强信贷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不但信贷人员与借款人要参与,还要邀请广大职工参加。丰富的信贷文化生活能够不断陶冶职工情操,增长职工知识,更能振奋职工精神,也可以完善企业文化。信用社要不定期举办职工专业知识竞赛、科技知识竞赛、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及经济热点问题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有益活动,培养职工的团队合作及拼搏精神,达到外塑信用社形象,内敛企业凝聚力的目的。促进职工知识的积累,净化职工职业道德。同时也宣传了农村信用社品牌,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杨玲、张建刚.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手册[Z].郑州:河南省农村信用社,2009.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 尉士武.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Z].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4] 毛长青.强化信贷管理,防范道德风险[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0,(05).

上一篇:世界产业链对中国加工环节的依存惯性 下一篇:浅谈国有企业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