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残疾儿童家庭教育康复方法

时间:2022-07-14 03:39:57

浅谈残疾儿童家庭教育康复方法

【摘要】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起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残疾儿童来说,父母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来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如何才能使孩子为了更好的未来打好基础,这里谈谈有关幼儿时期家庭教育中的有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残疾;家庭教育;蒙台梭利;康复;方法

教育,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目的就是帮助个人自然地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目的在于使个体对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残疾儿童本来就是社会群体中的弱者,所以作为父母和社会,要重视教育,使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生命的强者。

1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生活。家庭应提供丰富、健康的环境使儿童从小就获得来自环境的各种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知觉和大脑的发育。家庭环境应安全、整洁、有序、富有变化。要让孩子养成秩序感,找到物品摆放的规律。比如儿童刚开始学习走路,家长可以将一些不安全的东西收拾起来,让孩子自己探索环境。又如孩子处于涂鸦阶段,喜欢乱涂乱画,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一块地方,让孩子自由绘画。即使他们弄得一塌糊涂也不要紧,但要告诉孩子,只可以在规定的地方自由玩耍,其他地方不行。作为父母应该在家中为孩子开辟一块属于之间的小天地。让孩子以自己的意志为主,自己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成人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当孩子自己做完或完成一件作品时,告诉父母:“这是我做的!”孩子是多么的自信和自豪!

2 要教会儿童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

人要生活在社会,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在婴儿时期,家长要教会孩子吃饭、喝水、走路、穿衣、说话等等。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家长还要教给孩子有关健康、卫生、安全等生活常识以及涉及自然环境与变化、周围环境与自己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天凉了要添加衣物,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不容易生病。通过自身和周围熟悉的人生病等日常生活经历,多次引导逐渐积累知识。

在蒙特梭利教育活动中,手部灵巧锻炼的活动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家为孩子准备更多手的活动。比如剪刀的灵活使用,学习剪纸等,用筷子、勺子盛汤等等。

3 锻炼和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和心里素质

健康是父母养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一是要有健全的身体素质。二是心里正常,知、情、意和个性心理特征协调统一,没有人格障碍;三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具备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前者是生理层面,后两者属于心理范畴。

身体健康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家长要在保护儿童安全、积极预防疾病的基础上重视儿童的饮食和营养,保障膳食平衡;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安排规律的家庭生活和休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进餐、学习、玩耍、休息和睡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及公共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等,另外应带孩子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让孩子在游戏盒锻炼中增强体质、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力、防御疾病。

心里健康的养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要从小注意发展儿童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倾向,让孩子学会谦让、友爱。另外,要孩子学会利用环境和生活场景,磨练自己的意志力,进行挫折教育,从而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毕竟孩子做事动作的协调性都需要慢慢来练习,不能因为出错或老做不好而批评孩子,从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要容忍孩子的失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反复去锻炼学习,心理上增强成功的意志和信心,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结果。

4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1 专心做事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培养专心做事的习惯,对残疾儿童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专心做某件事情时,家长可以通过谈论正在进行的活动引导孩子继续进行。另外,让孩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如需在一项活动结束后再开始另一项活动,玩完玩具要收拾放回原处,看书要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翻完再看下一本。

4.2 尊重他人的行为 在家庭中首先要教会孩子尊重长辈,要顺服长辈的教育。家长要关注

生活中的细节,及时纠正,让孩子逐渐养成尊重他人行为的习惯。

4.3 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考虑问题时不只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要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做分发者,好东西互相分享。在实验幼儿园里,蒙特梭利教学法就已经涉及分享的课程。

4.4 同情和助人的行为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平时的情感和体验,要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引导孩子产生同情心,教会孩子一些安慰人和帮助人的技巧。可以安排一些故事讲给孩子听。

5 开发智力、培养兴趣

在家庭教育中智力的开发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的。家长要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活动中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实践,发展各种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安排有规律的阅读学习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5.1 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学习。

5.2 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5.3 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5.4 孩子做完某件事情,给以小小的奖励。

5.5 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6 父母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自古“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极大的错误。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须要一致,双方都主动教育子女,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都很上心,才不敢钻空子。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待家庭中的残疾孩子,父母都要积极面对现实,对孩子负责。

参考文献

[1] 繆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4]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95-109.

[5] 卢乐山.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上一篇:新蔡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广元市利州区常住居民对肾结石认知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