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取向与开发

时间:2022-07-14 03:27:34

生命化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取向与开发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生命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学本身就是生命化。关怀生命、直面学生的生命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学校教育需要教师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使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自主、能动、积极地成长。关注教学中呈现的生命化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实现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吴刚平教授在谈到课程资源时指出:“课程资源类型包括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包括外在物化形态与内在生命化形态。外在物化形态有:课程标准、教材、参考书、练习册、考试卷、音像资料……内在生命化形态有:师生的经验、感受、理解、创意、问题、困惑、方式、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内在生命化形态资源只有在生命活着的、觉醒的状态下才能保存,保存在个体当中。”

二、生命化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开发的生命化课程资源能迸发师生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更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开发生命化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生命化意识,不断拓宽课程开发的领域,拓展教材资源、创新实践资源、挖掘生命化资源;还要教师深化对生命的理解,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开发出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化课程资源,不断体现生命的价值,让课堂成为迸发师生生命活力的摇篮。对于学生而言,面对生命化课程资源,通过领悟、想象、碰撞和整合,使以往相对宁静的知识在个体心灵深处被激活或催生,并超越具体的对象和事实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而产生更强烈、更深刻、更美妙的生命活力。

(二)开发的生命化课程资源能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有鲜活的生命,都有鲜明的个性,尊重个性就是尊重人的生命,抹杀个性等于在抹杀人的生命。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开发出各种生命化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生命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努力朝着个性化的生命发展目标前行。生命化课程资源要使学生的个性不断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所有生命化资源都应该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三)开发的生命化课程资源能践行生命本真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在说明“生命化”就是真实的生命践行同践行者的所言所信一致,就是让自己所信从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因此,教师开发的生命化课程资源,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生命的意义,还原生命的真实,绽放生命的光彩。

三、生命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教师活用课程资源――用生命浇灌

1.把生命灌注到教材中。

如《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带领孩子们经历养蚕的过程。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照顾的小动物,让每个孩子都亲身经历养蚕的过程,了解和探索蚕的生命周期。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养蚕科学探究活动,我重组了教材中养蚕的五课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抛开课时与时空的约束,将养蚕活动作为生命探究活动进行了主题研究。

首先,改换教材主题。把养蚕活动的主题命名为“我的宝宝我来养”。用这样一个充满爱意和生命含义的名称来命名,是把生命的意义灌注其中,让学生把蚕宝宝当做自己的孩子养育、爱护,意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呵护之心,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成长是多么不容易。

其次,重组教材内容。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养蚕知识我来学”、“养蚕方法我来用”、“我的蚕房我做主”三个小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习得养蚕的知识和方法,获得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亲近生命中了解生命、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更珍爱生命,认识到责任的重要。

最后,开展“养蚕经验交流会”、“我是养蚕小能手”主题评选活动,比一比谁的养蚕经验最丰富、最实用;谁最细心、耐心地养育蚕宝宝,谁最仔细观察蚕宝宝,获得的新发现最多。在养蚕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认真观察,尊重生命,亲身经历养蚕的实践活动。

2.带着生命活力进课堂。

叶澜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教师应该深挖课堂教学中各种生命化课程资源,带着生命活力进课堂,把生命活力浸润在课堂教学的每一时、每一刻,使课堂教学绽放生命的光彩。

如五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好水生植物和小动物,带到课堂中来一起制作生态瓶。结果有的学生忘记带,有的学生没有,有的学生家长嫌麻烦不同意带,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就没有办法正常开展了。科学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大自然”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观察研究是我们的责任。所以之后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找水草和小动物,在寻找未果的情况下,又亲自到花鸟市场买了水草和金鱼,还特意准备一袋洗干净了的沙子。同时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帮助孩子们自己也准备一些水生植物和小动物,有的学生带了小鱼和泥鳅,有的学生带了乌龟,还有的捞了很多浮萍。上课时,看着这些充满生命活力的小生命,看着孩子们兴奋愉悦的表情,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制作生态瓶,我觉得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没有白费。

(二)学生活学课程资源――用生命体验

1.赋予生命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爱学。

如三年级科学《磁铁的两极》一课,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出示一座小房子,这是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它的主人是小鸭子(出示玩具小鸭子)。小鸭子把它的家安在池塘的南边。它可是一只聪明的小鸭子,在池塘里,无论你让它的头朝着哪个方向,(放入水槽)它停下来时都能朝着家的方向。信不信?试试看。玩具小鸭子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赋予小鸭子生命活力,让学生观察到神奇的小鸭子竟然能总是朝着家的方向,从而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地爱学、爱探究。

2.满足学生生命的需要,让学生乐学。

在开发生命化课程资源时,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情、能力和需要,了解学生想要什么,满足学生的生命需要,让学生乐学。

3.见证生命的成长记录,让学生活学。

在让三年级学生种植凤仙花和养蚕过程中,教师也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了一盆凤仙花、养育了蚕宝宝。在种植养育过程中,笔者灵感闪现,想到一种活学活用的记录方法:可以用相机对凤仙花和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进行追踪记录,用照片、视频等形式把凤仙花、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及时保存下来,并把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也用相机记录下来。最后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些照片和视频,配上文字说明和自己的感悟,制作成凤仙花、蚕宝宝的成长相册或成长PPT给大家展示。在相机、手机大势普及的今天,这样的记录方法大受学生欢迎,他们拿起相机或手机拍摄起来乐此不疲,还能自己灵活创新应用。有的学生拍摄了蚕宝宝蜕皮过程的视频,有的学生拍摄了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有的学生拍摄了凤仙花破土而出的瞬间。这些珍贵的照片和视频资料见证了学生养育蚕宝宝、种植凤仙花的生命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灵活应用到其他观察记录中,也可以应用到课后进行的家庭实验、自主观察实验等记录中。

对生命化课程资源核心价值取向的思考及开发,是一个生命的体悟过程,更是一场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参悟和修正。虽然,理想的追求总是百转千回,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生命浇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价值。

上一篇:班主任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下一篇:曾国藩以廉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