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德育艺术

时间:2022-07-14 03:08:08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德育艺术

摘 要:德育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德育艺术,只有在优秀的德育背景下,学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德育艺术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德育;实际生活

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会学生更多的信息技术道德和法制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融入德育艺术,本文将提出一些观点。

一、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德育

不少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上都会介绍计算机操作的注意事项,如,不能破坏机器、不能随意走动等等。但是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该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复位,即将原本的东西归到其原始的位置,其次是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习惯。

二、开展德育时结合实际生活

高中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不少学生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教师不能强制对其进行教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有关计算机的案例,如,一些黑客因为入侵他人计算机而被逮捕的状况等等。教师要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

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有谣言说中国的海水由于受其影响导致无法食用,且有些食盐也不能食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学生“表格数据处理分析”这一章节来让学生明确中国食用盐的来源,让学生自主得出食盐和海水能否食用的结论。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德育,让学生明确公众素质还有待提高,公众对于科学认识仍然不够深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表格制作和分析数据这一章节来说,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分工,然后汇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德育,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使用。为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就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利用网络侵害他人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人隐私并学会保护自身的隐私。不断提高对于网络内容的辨别能力,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往往是渗透在教学之中的,德育与其学科知识是相关联的。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该化强制为自觉,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深入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成健.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

[2]谭秀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3.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上一篇:谈语文有效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师退生进”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