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泉学院真相

时间:2022-07-14 02:40:38

深泉学院真相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有一片无人居住的荒漠,夏天炙热,冬天极冷。山谷内一片平坦,四面环山,山上布满荒草和松动的岩石,如同3000英尺高的铜墙铁壁,围住这片平坦之地。呼啸的风声,是这里最强劲的自然之音。

《名利场》杂志称这片荒野是绝佳的冥想之地。的确,这里的景色肃穆,甚至带着几分庄严。

深泉学院――美国一所两年制的私立男子学院――也在此地诞生。

自1917年建校以来,深泉学院一直保持低调,很少见诸报端,但部分美国媒体却以罕见的高调方式肯定了它独特的教育方式。

《纽约时报》称深泉学院“是全世界甄选最为严格、最具创新性的学院之一”;《洛杉矶时报》认为它“或许是全美教学质量最高的小规模学校,也可能是最为特立独行的学校”;《加州》杂志则将加入深泉学院比喻为勇敢者游戏。

这些赞美言过其实吗?

据《望东方周刊》在美国所采访的情况,其实美国有不少类似深泉学院的教育机构,它们并不拥有哈佛、耶鲁等大学那样的名气,但它们不走寻常路,致力于创新教学方式。它们如同幽谷中的灵动之泉,虽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但自成一景。它们的存在,是一种提醒――高等教育还有更多可能性。

强度大得远远超出想象

媒体报道称,深泉学院对于申请人的SAT成绩要求极高。再加上极小的招生规模(每年13名左右)和较高的师生比(1比4),将其称之为精英学校毫不为过。

面对这样一群处在金字塔尖的学生,深泉学院的培养方式却是让他们放下身段,低到尘埃里,以劳动的方式内化对责任和生活的领悟。

媒体上广为传播的另外一个说法是,深泉学院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在其所提供的教育体验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距最近的毕夏普镇还有一小时车程,因此学院必须在食物和电力上自给自足。

全校25名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劳动20小时,饲养动物、挤奶、放牧、下厨、修理机器……如果你看上哪个“工种”,必须提前向学生委员会递交申请,由委员会讨论决定。

“在深泉的学习经历比我想象的要紧张、辛苦得多。在学生手册里,他们不会告诉你睡眠时间少得可怜,学业是这么难,强度大得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深泉学院的学生马克・布洛斯说。

在这里,你的劳动是真实的

深泉学院交流委员会成员尼克・琼斯告诉《望东方周刊》,深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赋予学生极大的自治权,学生可以制定校规、与教授商讨如何制定课程、管理农场和牧场,甚至决定人事任免。

不过,“借用电影《蜘蛛侠》的一句台词: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责任确实是理解深泉的一个关键词。这家学院,无论你是厨师、挤奶工、机械工、饲养员还是图书馆管理员,你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整个社区至关重要。

“在这里,你的劳动是真实的,没有什么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如果你有失误,会影响整个社区。”Youtube上一段介绍深泉学院的视频这样说。如果某个学生没有在清晨四点钟起来挤羊奶,那么早餐大家都没有鲜奶喝;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机,每个人都吃不上饭。

学院的老师金奇・胡克斯特拉认为,这样的劳动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对生活中的其他成员负责。

深泉学院99级校友帕德里克・麦克利什则对劳动有自己的解读:“世界上有两种人:思考者和行动者。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例如给你的手机充电或者疏通马桶,是很重要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比我更好的想法,但是如果他们不能明白事物的工作原理,他们的想法并不能带来切实的改变。”

麦克利什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没有实干经验的人在筹款,实干家却在埋头苦干。“也许这正是深泉的目标:将言论家转变为实干家,将实干家转变为言论家。”

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每个人都是教师

“自治”是理解深泉的第二个关键词。它一方面外化为各种学生团体以及会议,另一方面内化为一种自治式的学术氛围。

琼斯告诉本刊记者,学生现在所拥有的权力比建校之初要大得多。他们通过课程委员会、评估委员会、传媒委员会、入学委员会进行自治。每个周五之夜,这些学生团体会举行会议,讨论内容包括设定课程、成员评估、教职工去留、新生录取以及是否允许感兴趣的媒体前来采访等。

“但有的时候开会时间过长。”琼斯抱怨说。这些会议可能持续3~10个小时。

自治精神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每个人都是教师。”琼斯说。他介绍说,授课方式之前是讲座式,现在是研讨会式,课程及内容也是在学生和老师商讨后共同确定的。

在深泉,每个班级8人左右,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有所准备,加入讨论。因此,学生在课余会花大量时间阅读材料,课堂讨论也进行得十分深入。

除此之外,“自治”还体现在自我约束上。深泉人一直遵守两条戒律:第一是不碰酒和;第二是禁止无故离开学校所在的山谷。

琼斯向本刊记者解释,这是为了保持深泉学习经历的完整性。同时,它也代表深泉人的传统――甘为信念作出牺牲。

但是也有学生并不认可这种“独处”政策,认为长期不跟社会接触,会失去社交技能。

有的人则认为这种政策过于死板,曾有一名参加深泉面试的学生在博客中描述,学生委员会就其中一名学生提出离校看望女朋友的申请讨论了三个小时。“我无法忍受生活中这么一点琐事都受到他人的控制。”

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知道深泉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深泉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招生委员会成员埃里克・海德介绍说,在美国,当学生的成绩等硬件达标后,大部分高校都会邀请学生来校园生活几天,感受一下自己是否与学校的气质相契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你喜欢在一个小的社区生活,人和人之间能够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那么像哈佛 、哥伦比亚这类大型综合性学校就不一定适合你。”海德说。

深泉学院近期在中国媒体上“大红大紫”,可在美国知名度并不高。《望东方周刊》问及的在美学生及家长,多数人表示从未听说过这所学校。

“尽管我对这个学院有所耳闻,但我认为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知道这家学校。也许在加州,它略有名气。” 马塞诸塞州高等教育部外部关系副委员长凯蒂・阿贝尔告诉本刊记者。

富兰克林欧林学院教务长文森特・曼诺也持相同看法。“相较于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深泉学院在高等教育圈可能更加有名。”

当本刊记者试图将哈佛大学与深泉学院相比较时,阿贝尔表示这两所学院并没有可比性。至于深泉学院的录取率比哈佛还低,她认为这只是因为深泉的招生规模很小而已。

“很多学生,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是被学校的名牌效应所吸引,也愿意为学校的牌子埋单。如果把哈佛与深泉作比较,就好像是拿麦当劳的品牌和某个小镇上一家非常棒的小餐馆相比较。”阿贝尔说。

传统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种教育之路

正如每个小镇都会有口碑极好的饭馆一样,在美国各地有不少类似深泉学院的高校,它们名气不大,却提供了传统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条教育之路。

据阿贝尔介绍,坐落于马萨诸塞州的汉普郡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学院最大的特色是由学生确定学术专攻方向。在与导师协商后,学生决定自己的课程和学术方向,通常都是跨学科的,结合几门传统学科来考察问题。

汉普郡学院不是采用传统的分数或其他定量测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而是采用书面反馈的形式。学生毕业后,可以拿这些评估报告当作导师的推荐信来求职或者申请学校。

这种以人为本、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据统计,汉普郡学院申请到的实用性专利数量,远远高于麻省五校联盟的平均数。

阿贝尔说,位于美国西北华盛顿州的常青州立学院和佛蒙特州的贝林顿学院,也都属于此类教育创新的学院。

在《改变你生命的学校》一书中,常青州立学院和汉普郡学院均榜上有名。另外,普林斯顿评论也把常青州立学院列为最佳西海岸学院之一。而此前,《望东方周刊》曾经刊发了一篇题为《美国高校教改进行时》的报道,其中介绍的富兰克林欧林工程学院,也属于这一非传统的高校阵营。

这些高校的共同特点就是跨学科、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在阿贝尔看来,这些高校与传统老牌名校没有可比性,很难说孰优孰劣。它们只是提供了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并且与其他传统学校一起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这一多元化图景,为美国各界乃至世界输出人才,而深泉学院不过是其中之一。

上一篇:《白日梦想家》别把过家家当梦想家 下一篇:邵氏先挫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