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培养中的伦理教育

时间:2022-07-14 01:04:11

IT人才培养中的伦理教育

摘要:全球高等教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应用伦理教育: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医学伦理、建筑伦理、法律伦理等课程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已相当成熟,但在我国普及程度还不够。本文综述了计算机伦理学教学科研现状,总结了研究小组一年多的科研教学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计算机技术伦理教育的思考,以期会有更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者,对我国的IT职业伦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投入更大关注和投入。

关键词:职业伦理教育;合作学习;后现代知识观;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65-04

1 计算机伦理教育现状

我国计算机伦理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学者从国外留学回来,或从外文资料学习后慢慢开展起来的。现在已能自主培养计算机伦理学/网络伦理学/信息伦理学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教育的普及面和研究深度还很不够,已经开设计算机伦理学等课程的院校只有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可喜的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中,已将“计算机技术的社会与职业问题”列入了计算机学科14个核心课程之一;国家社科基金近年来也资助了一些如“信息伦理研究”、“计算机网络化进程中的伦理问题研究”等有关计算机伦理学方面的课题,建立了赛博伦理网站, 出版了《鼠标下的德性》、《网络伦理学》、《计算机伦理与法律》等专著,培养了一批师资。2003年中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也提出了信息哲学研讨命题。但面对近1亿的青少年上网群体,我们的计算机伦理方面的研究与职业伦理教育还相当匮乏。

目前国际上欧洲、北美与澳洲的国家,其大学中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课程中伦理与职业伦理教育开展的相当普遍,基本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熟,研究机构也相当多,像美国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的计算机与社会研究中心,英国的De Montfort University 的计算与社会职责研究中心, 美国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的软件工程伦理研究所等。这些计算机伦理研究与教育中心在国际上都是IT伦理学的领头羊。每年关于计算机伦理学方面的国际大会也都有在欧洲和美国举办,如2005年7月,第六届国际计算机伦理学大会在荷兰恩斯赫德特文特大学(cepe2005.utwente.nl/)召开;2005年九月第八届ETHICOMP――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社会与伦理影响国际会议是在瑞典的Linkping University召开www.ccsr.cse.dmu.ac.uk/。

在计算机伦理学课程开设要求与学习内容方面,基本上国内外都是遵守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提出的教学大纲,核心内容是:计算机历史,计算机技术的社会环境,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风险和责任,知识产权和隐私和公民自由;选修内容为:计算机犯罪及对策,计算机技术的经济问题和计算机伦理的哲学框架。从教学内容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应用伦理学,该学科建设是需要法学、计算机技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家等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在开课专业方面,主要集中在ICT技术,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如广州岭南大学在电子商务技术开设“IT的伦理与社会影响”课程;英国邓迪大学计算机应用系在本科与研究生“软件工程”这门课中加入职业伦理的教学内容;University of Lancaster则是设立了“Ethics and I.T.”学位课程。美国南康涅狄克州立大学是开设了“计算机伦理学”;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开设了软件工程伦理学;普林斯顿大学是“计算机、伦理与社会职责”,肯特州立大学是“图书情报界的伦理问题”;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是“因特网伦理学”等。国外大学另一个特点是研究与教学结合。很多大学设有IT伦理研究中心,指导在伦理理念下的技术开发和学生职业品质塑造。如英国邓迪大学计算机应用系设有一个伦理委员会,负责对科研项目进行伦理评价,科研立项的出发点就是研究计算机技术如何为人服务。如他们的“语言障碍病人微机情感发音系统”;“老年人与残疾人电子邮件系统(特殊界面与特殊输入工具)设计”等课题。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围绕这些理念进行,如“促使孩子们一起相互合作性地工作系统开发”、“计算机面试系统”、“基于视觉的鼠标接口”……这些项目体现了以人为本,技术的人文关怀发展观,也体现了从分科走向综合,从体系化走向结构化的后现代知识观。

台湾一些大学把“网络伦理学”作为专业伦理课程来教授,开课目的是: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面对这一新时代的来临,也带来新的伦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因此透过网络伦理学将可以适时地解决这一新的问题。教学内容有:网络中人的本质──在线人格的形成;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团体中的冲突与动力;网络伦理的涵义;网络爱情;网络色情的问题;网络隐私权;网络法律;网络民主;网络中的价值观和网络中的利他主义、网络中的虚拟伦理和真实社会伦理的关系。提出的参考书有:数字法律、科技伦理、网络社会学、网络心理学等。

2 我们的实践

我们的研究是从2003年初开始的。初衷是我们的合作院校英国的邓迪大学(UoD)提出与我们合作申报欧盟研究基金,研究的题目是:合作学习计算机伦理/软件工程中的伦理问题。主要解决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伦理共识教育问题,试图建立一套适合全球的软件工程伦理教学大纲。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软件开发人员研制的软件系统,对于其他文化背景的使用者来说有可能出现文化层面,甚至是伦理上的冲突,如对隐私的态度和界定,中西方就有很大的区别。那么,随着Internet的渗透,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便利与可能;不同国家的开发人员合作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合作的基础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如何能相互沟通合作呢?所以我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很有价值。是面向世界的教育。我们的题目是《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伦理学教学研究》,列入2004浙江省教育规划项目。研究设想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全球合作教学与研究,建立网上教学平台,使学生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计算机伦理知识和技能。通过交流,目前已有合作伙伴UoD,美国南康涅尼克州立大学,泰国的一所大学,在网上交流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与UoD教学试验是双方学生共同做一个作业:你认为从网上资源下载,或是抄别人的程序等,作为作业交上可以吗?如果可以,你认为抄多少可以呢?双方用E-mail交流讨论。虽然因为英语交流障碍,参加的人不多,但还是能看出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的。首先,双方都认为在没有告诉原作者的情况下,抄别人的是不对。但中方学生认为互联网本身就是资源共享,抄一点没关系,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英方学生则对抄袭的后果很明确:被学校开除,承担法律责任,侵犯知识产权,赔偿经济损失等。坚决反对抄袭。中方学生就没有提到这一点。

所作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在学生中、青年团干部中和计算机用户中进行计算机伦理知识调查,同时也了解人们对计算机伦理的态度。作为对照,也在泰国的一所大学对他们的学生进行了同样的问卷。 数据显示:(1)中方44%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一点计算机伦理的知识;泰国42.9%,但68.6%的人从未使用过黑客系统;(2)中方28%的人认为自己没有计算机法律方面的知识;泰国学生10%;(3)中方47%的人认为现在计算机伦理教育很不够;泰国学生42.9%认为他们很了解计算机伦理教育;(4)中方75%的人曾经受到过3次以上的骇客或病毒攻击;泰国17.1%;(5)中方50%的人认为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给他们造成了经济伤害;泰国48.6%认为没造成什么损失;(6)中方72%的人经常使用盗版软件;泰国58.6%的人从未使用过盗版软件。还有比较大的差异是:中方75%的人认为机器安全维护应找系统开发商,泰方55.7%的人认为自己解决;中方有15%的人不知道一点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措施,泰方有52.9%。虽然数据量少,但还是给我们一些提示:教育普遍水平与计算机伦理知识有关系;国家、地区发达程度、与计算机伦理知识多少有些关系;与人均文化素养有关系。在落后地区,计算机、网络几乎没有,如何谈到计算机伦理问题呢?相反,在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很完善,教育普及,人均科学文化素养高,相对计算机伦理知识也普及。在调查中还有一个启示是:文科比工科学生伦理知识多,在初等教育阶段文理分科对人均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弊大于利;大学阶段通识教育、专业伦理教育太少。

我们的计算机伦理学课程是针对全校所有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的公选课,文理科学生都有。教材根据清华出版社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自编了一个教学大纲册子,提出了一批教学参考书和网络教育资料,目的是促使学生广泛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不囤于书本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辅以学生调查、查文献,写专题报告等,效果良好。首先学生在作业中写道:网络沉溺原来是一种病态,应该从心理上,生活方式上告别的一种病态生活方式;网恋的虚拟性危害――网络是一个“匿名”社会;网上下载作业是盗版行为等等。对学生的伦理判断、伦理选择都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作为IT从业人员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的讨论,明确了技术是为人类幸福服务的理念,明确了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与人类文明、与人类健康发展的关系,引起了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案例教学中,选择了“放射性治疗仪计算机系统故障造成病人过量照射引起死亡”经典案例来说明计算机系统存在着风险;用“高考舞弊案”说明用计算机技术犯罪引起的社会危害,和应受到的法律制裁;用“虚拟财产案”说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新技术方面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滞后性问题等。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与专题讨论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为完成专题报告,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培养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在教科研过程中,请学生做教学网站,数据调查和毕业设计,在他们思想中播撒职业伦理知识的种子。所以我们体会到,职业伦理的教育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种好方法,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后现代知识观从分科走向综合的一个实践。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了UoD 大学和美国南康涅狄克州立大学的帮助,他们的教学资料都通过电子邮件寄来了。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另一个学习理念:基于Internet的不受时间、空间的国际合作学习、集体学习。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开放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交流学习,对国际化人才教育是一个便利的手段。

3 体会与建议

计算机伦理学的发展,说明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威胁。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中普遍开展职业伦理的教育,正是为了引导人们扬技术之善,抑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科技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官员所说: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生丰富多彩……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师资培养:计算机伦理学(按美国计算机学会分类法网络伦理、信息伦理都是属于计算机伦理分支)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但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哲学、计算机技术、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深入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大批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我国600多所高等院校职业伦理教育普及的需求。需要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实施。

(2)教材建设:目前用于适合IT专业教育的教材还很有限,翻译国外的教材有一些。如果在青少年阶段普遍开展计算机伦理教育的话,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还任重道远。

(3)学科定位:在计算机伦理学学科定位方面,是否设“伦理与计算机技术”学位课程?是否规定IT学位学分?如何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联系起来?都是研究切入点。

(4)如何鼓励专家学者作普及教育?而不是一味地精品研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学术会议,与会者大都是专业精英,但会开完了,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素养还是那样。知识只是局限在专家学者圈内,现在的时代更需要华罗庚、钱学森这样的科普大科学家。目前中国的人均科学素养不到2.0% ,更应该鼓励一流学者、大学搞科普。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前美国哲学学会计算机分学会会长,美国南康涅狄克州立大学的Terrell Ward Bynum教授从事计算机伦理学研究已有几十年,出版了很多专著,第一个成立了有关计算机伦理方面的“计算机与社会”研究中心;而后又扶持建立了英国的De Montfort University 的计算与社会职责研究中心和美国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的软件工程伦理研究所,现在正帮助我国湖南师范大学伦理研究所进行计算机伦理方面的学科建设。我们研究是通过E-mail向他请教,他慷慨的寄来了他和Simon的新著《Computer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和他个人的教学大纲。他献身知识普及的美德,使我们深受感动。

(5)建立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国内有关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机构太少。不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相关学术会议也少。只有研究普及了,教育才会普及。

(6)制定IT职业伦理标准与规范。IT职业规范是IT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也是计算机专业学会活动内容之一。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是:①你不应当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②你不应当干扰他人的计算机工作;③你不应当偷窥他人文件;④你不应当用计算机进行偷盗;⑤你不应当用计算机作伪证;⑥你不应当使用或拷贝没有付过钱的软件;⑦你不应当未经许可而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⑧你不应当盗用他人的智力成果;⑨你应当考虑你所编制程序的社会后果;⑩你应当用深思熟虑和审慎的态度来使用计算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自己的IT职业伦理标准。那么,职业教育就有了缺憾。

(7)相关的虚拟空间法律建立:如数字法律,网络、计算机犯罪取证等司法程序的法制化,有很多命题。在青少年中开展技术法律知识教育,也是现代教育必须的一个内容;

(8)如何帮助网络沉溺者,尤其是青少年戒“网瘾”,这也是摆在教育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为“网毒”在吞噬着青少年稚嫩的身心,导致他们神志恍惚,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身心患病,不得不退学。计算机伦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认识到技术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也有负面作用。从专业技术人员层面的教育是:如何在技术开发时,减少,或消除这些负面作用;

(9)在伦理指导下的技术开发和专业实践:如我们能否研究开发些帮助盲人书写的机器,聋哑人视听、学习、娱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限制上网游戏时间的软件、鼠标和键盘呢?用技术根除黄色网站、网站呢? 用伦理教育技术人员多开发积极产品,不开发对人、环境有害的消极产品?正如大科学家所说:技术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使用技术的人。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伦理教育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殷正坤.计算机伦理与法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美) 派卡・海曼.黑客伦理与信息时代精神[M].李伦, 魏静, 唐一之.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6-11-05

作者简介:冯继宣(1960.08-),女,计算机应用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基于UML的可重构DNC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