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07-14 01:00:25

关于失业统计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后,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出现了社会化、国际化的特征,此时,就业形式更为多样,由于第三产业服务产品价值量和劳务贸易的显著提高,劳动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处于迅速流动状态,失业作为一个社会化产物,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复杂起来,不能再用传统、片面的想法去衡量。关于失业统计的种种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失业统计 社会化产物 电子商务时代

■一、失业统计的现状

(一)工作时间限定过低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调查标准时间前一周内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均视为失业人口。而在国外,失业是指在调查周内工作不满15小时(美国)、不满20小时者(法国)即为失业。由此看来,我国的工作时间标准就显得过低,而在现实中也恰恰验证了这一点。因为一周工作一小时,按照我国目前的工资水平,显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二)统计范围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对外公布的只有城镇失业统计,它是以户藉为依据,是户口与就业等各种社会待遇挂钩的结果,其统计的范围与国际现行的失业统计相比较要小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含城镇非常住人口

在我国,失业统计按常住人口的登记原则进行抽样调查,而事实上,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非常之大,每年光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就有数以千万,如果不对这部分人口进行失业统计,那么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政府不能知道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对其无法控制。

2、乡村人口并没有计入失业率当中

自古至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而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乡村人口则占了70%以上的比重。占人口总数及从业人员数如此大比重的乡村人口的失业情况在我国却一直没有得到反映,可以说是失业统计的重大缺陷。

3、样本容量太小

在城镇住户抽样调查中,只抽取了2.5万人。以2008年城镇人口6.07亿,抽样比大约为1/18238,而美国的则为1/1600.可见这个比率太低了。

4、失业统计的年龄划分模糊

在我国,失业统计的年龄划分是和国际接轨的,但是登记失业年龄的划分却不是很合理,例如:男16~50岁,女16~45岁,上限连退休年龄都不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这一方面使得很多在劳动年龄内(一般是16~65岁)的人都没有包含进去,另一方面,很多超过退休年龄的人仍然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工作要求,他们完全符合失业的定义,但是却没有被包含到失业人口中去。这必然使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失业率和实际值偏离较大。

(三)统计指标的设计不全面

1、失业现象不明显

在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时间的一半(即20小时),非个人原因,并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这种现象属于就业不足。

还有一种现象是形式上就业,实际上并没有就业,经济学解释就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者负数的就业,这种情况在我国城乡非常普遍,属于隐形性失业。

2、统计指标的设计不够严密

在我国现在只有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指标,还有根据年龄、性别和失业原因等对失业进行的简单分析的表格,缺乏大量的严密数据,如按行业、所属地、失业原因等划分的失业数据。

(四)实际应用性不强

1、时点指标不足以说明问题

城镇登记失业是以年末最后一天的失业人员计算的,不能反映全年的失业情况,部分失去了政策依据的价值。

2、登记误差

目前,失业仅限于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存在了一定的误差:一是失业、下岗人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在统计时就难免被遗漏;二是不是根据“劳动事实”来登记失业。

■二、针对目前的失业统计做出如下调整

(一)界定范围

1、工作时间的重新界定

目前,使用“一小时”的工作时间来确定就业和失业界限,时间太短了,建议按正常工作时间的1/3来界定,我国现在实行的是8小时5天工作制,因此可以把在调查周内工作13或者14小时以内作为失业的标准之一。

2、年龄政策宽界定

由于我国的城乡生活水平的上升,寿命普遍延长,很多到了退休年龄的人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同时也具备这个能力。

(二)实际应用

1、实行两套失业统计制度

在城镇全面实行失业抽样统计制度,而在农村的乡镇企业中实行失业抽样统计制度,对完全依附在土地上的农业失业人口则采取推测的方法。

2、常住失业+流动失业=全部失业情况

目前,失业统计最好以常住人口抽样调查为主,同时监测流动人口的失业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失业统计更完整,同时能从宏观上指导和调控流动人口的就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盲流现象和社会问题。

3、对隐性失业做出补充

隐性失业目前很多,只是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城镇主要是低效劳动,农村则是边际产出为零或者负数的劳动,因此,对他们的推算或者估计方法有所不同。

4、因地制宜,失业统计应该有所不同。

逐步完善发达地区的失业统计系统,比如在调查频率、调查范围上首先与国际接轨;对于不同的行业,可以规定不同的就业和失业标准,可以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而且在对失业结构作进一步分析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指标,从而对该行业失业问题的解决起到一种宏观指导的作用。

5、经常性调查。

我国对外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以年计的,这在现实中是没有很大的实际用途。另外,我国的流动人口失业情况调查的对象是在调查区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更是要求时间上的及时性。但是我国疆土大、人口多,不可能实现一个月对外报告一次的频率。因此建议每季度报告一次,这样能对现实的就业进行比较好的指导。

上一篇:政策执行过程中利益整合的路径探索 下一篇:财政支农惠农 做强枣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