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时间:2022-07-13 10:21:56

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应用其关键技术手段,有效发挥绿化的生态、景观、休闲的功能。是人们对园林绿化的又一高要求。本文从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出发,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作用 关键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结合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构建了一个结构多元化、功能多样化的绿地生态系统。园林绿化规模的发展,主要是在掌握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前提下,利用施工技术中的要点,对园林的构造、实用性、功能等方面的优点加以充分发挥,以此提高绿化景观的质量,促进城市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一)改善城市环境,产生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据测定:地球60%的氧来自森林,1平方千米的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释放600千克氧气。其中某些植物能通过自身功能,吸收工业生产排放的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粉尘、污水和废渣等,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同时绿色植物能有效的吸附尘埃,减少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许多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减少传播疾病的发生。另外,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空气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城市小气候,使人们感到凉爽、湿润、舒适。

(二)创造城市景观,产生社会效益

随着园林绿化占地份额的不断增加,其必然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吸收人才、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为城市带来社会效益。城市园林是人类文化在物质空间构成上的投影,它通过多种形式,向人们展示历史文化事件、人文古迹等,使人们在游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如:古典园林、名胜古迹增进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对古典文学、建筑、园林等艺术的欣赏能力。城市园林绿化可以通过植物景观柔化城市中建筑群体生硬呆板的轮廓线条,丰富建筑物的表现力;可以利用其植物千姿百态的造型,不同季节开五颜六色的花,使城市变得生机盎然、色彩斑斓,进而增添城市自然美,优化城市景观。

(三)促进投资和旅游,产生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属于第三产业,它能改善城市环境吸引投资和促进旅游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城市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历来是国内外游人向往云集之地。如:北京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等都是人们所希望亲眼一睹的理想之地。这些旅游事业的发展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如旅游门票;提供餐饮、摄影等生活文体娱乐服务,以及花卉盆景、书画等园艺产品和艺术品的生产和销售。间接经济效益是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的经济效益,如:福建省推算出全省森林生态与社会效益的价值约为7431亿元/年,直接经济效益约为15亿元/年,其比例为11.7:1。可见,园林绿化能有效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首先要掌握并遵循正确的原则,再采取科学先进的技术,方能最大化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价值,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概况来讲,城市园林绿化需要满足绿地规划配置、绿地性质用途、生态习性、绿化主题、美学原理、地方特色、经济性、生态性、协调性等基本原则,合理利用园林绿化设计技术、植物配置技术、植物造景技术以及养护管理等关键技术,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园林绿化的设计技术

园林绿化的设计技术内容包括:整体平面图、栽种图纸和要求、经费预算、道路的施工分布。设计图纸需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注明相邻植物间及绿化道路分布的比例系数,并附上各种植物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另外裸土地面整治是园林绿化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栽植前,需按照建筑设计规定的要求,进行绿化场地的清除整理工作。具体操作:先将原地面遗留的垃圾、杂草、油污等全部处理掉;或者在不影响树木、花草生长的前提下,采取就地掩埋和改良后再利用的方法处理。然后对适应植物生长的种植土从竖向方面进行平整、翻修,且整修后土块的面积不可超过1.5cm2,以利于培育;针对一些土方工程的,要先挖再适当加些客土后,进行地面平整。依据设计的标高要求,翻土的深度不能小于30cm。总之,绿化设计的地方要处理好土质与土壤的层次关系,以便于植物生长和后期灌溉、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和栽种技术

栽种前,技术人员要先对绿化的地带进行土壤PH值和土层厚度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符合各种植物生长的要求。要在适当的起掘季节进行植物的选苗,即落叶树是在发芽前或落叶后降霜前进行,选择一些丰满完整、根系发达、无病害的树种,并起掘过程中,注意对树根底部土球的保护。还要注意有机肥与土壤的融入吸收情况。一般情况下,有机肥都是在充分腐熟后,放入挖好的直筒形状穴洞的1/3处铺平,表面加上一层土,防止植物根部与肥料直接接触,导致烧伤腐烂,降低植物的成活率。另外,植物的栽种也要符合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以先乔木,再是灌木植物,最后是地被植物的顺序进行。栽植时注意各种树木之间空间和层次的结构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形态美和群体美,提高园林的美化效果。

(三)园林绿化的植物造景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植物配置、栽种等方面的技术,也要考虑其造景技术的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园林绿化在城市当中真正发挥出美化环境作用的基础上,以艺术的美感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感官上的享受,从而使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有所提高。植物造景技术是以艺术手法为技术手段,通过灌木与乔木之间的搭配应用,加之藤本、草本植物的搭配与点缀,使植物本身的形态美感、色彩美感等方面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通过创作手法形成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在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园林技术工人不仅要以造景总体美感来考虑植物之间种类、颜色之间的搭配选择,还要考虑所搭配植物之间的对生长环境、土壤、水分的要求,使所搭配的景观植物始终保持在合理的配置之下,使植物既能满足景观设计的美观需求,又能满足植物之间促进生长的实际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根据城市当地环境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只有如此才能使景观在保证设计美感的要求下,发挥出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换句话说,城市的园林绿化植物造景技术就是以先进的艺术思维与艺术手法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和布局,在满足园林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等基础要求上,将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技术

为了使城市园林绿化能够真正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在园林绿化植物设计并栽种完成后,必须要定期对其进行养护工作。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养护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园林植物的各个方面都要有所考虑,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对水的需求量。水是万物之源,任何有生命的物体都离不开水,植物更是如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因其生长阶段的不同,对水需求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维护过程中,要根据其生长的不同阶段来对其进行浇水,从而保证其生长状态。目前广泛使用的原理浇水技术有自动喷灌技术以及预埋水管技术等等;(2)植物的美观要求。美观是城市园林绿化技术的众多要求之一,所以在养护过程中,保证其美观也是重要工作内容。在进行保养过程中,管理者应定期对景观支架的牢固程度进行检查,始终保持园林景观植物的优美姿态,避免因支架不够牢固而导致植物出现歪斜的情况发生,丧失其美感。(3)植物生长需求。在植物栽种初期,很容易因土壤养分不够或病虫害等原因而出现植物死亡的情况。因此在植物栽种初期要定时对其进行有机肥的补加、人工除草、修剪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措施,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避免资源浪费。

总结: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园林工作者必须树立生态园林意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园林绿化的关键技术,积极营造健康、优美的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 张秋月,贲东生,关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山西建筑,2010(10)

2 杨秉建,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J],民营科技,2009(01)

3 颜克洪,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

上一篇:创林下经济大财富 地参种植效益高 下一篇:对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原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