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阅读指津

时间:2022-07-13 09:42:53

实用文阅读指津

近几年,纪念、悼念类文章,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越来越多地进入到高考的视野当中。下文将以《悼朱光潜先生》为例,剖析这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快速通读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回忆与逝者生前交往的经历,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对逝者深切的悼念之情。明确了这一点,就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理清了行文的脉络和思路。作者写了哪些交往经历?以“论敌”的身份写朱先生称赞他的文章、与朱光潜先生一起喝酒这两件小事。写事是为了言情,此文中写到两人之间激烈的相互论争时互相欣赏而非相互诋毁;喝酒,在相互切磋交流时,以“我”的牢骚满腹来烘托朱先生的平和心态等。由此,我们知道此类文章的写法是记事、写人、言情。掌握此类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法是解读文本的第一步。

选入试卷的文章,文中人物一般都是某个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事迹往往非常感人,有着启迪人心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逐渐养成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评价文本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习惯。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四类语言材料的揣摩:一、事件(人物的言行);二、作者对逝者的议论性描述;三、文章引用的他人对逝者的评价;四、文中的过渡句。本文的阅读,从事件角度就能轻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朱先生称赞“论敌”的文章,对批评他的人也能宽容对待,体现出他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的人格;“”中以“牢骚太盛防肠断”来安慰、开导我,表现了他心态平和,不怨天尤人的处世态度以及目光远大的学者智慧。在李泽厚先生的笔下,朱光潜先生不是神坛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市井生民,第④段中写到朱先生七十多岁依然保持有饮酒、运动的个人爱好,期间饮酒谈心的趣事回忆起来,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这些琐碎小事作为写作素材的加入,使逝者的形象鲜活起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朱光潜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无限痛惜之情。此外,文段中还有作者对朱先生直接的议论性描述:第③段中写道“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读到这里,我们不妨对“学习的对象“进行两方面的概括:一是学术风格,尊重科学,鼓励争鸣,孜孜不倦;二是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大度包容,胸怀宽广,心态平和,目光远大。学品与人品在“诚恳、勤恳”“宽广、远大”上交汇。熟悉了这些解题角度,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自然轻而易举,如探囊取物,考生在平r的训练中应多加留意。

除此之外,这类阅读题中还经常出现鉴赏文体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及作用等试题。对这类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策略和方法。如这篇悼念性文章阅读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人物形象。这需要调动此前的知识储备,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本文中李泽厚先生用朴实与蕴藉同在的文字,叙写他与朱光潜先生的情谊,读来真让人如沐春风。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饱满的生活热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第③段中写朱光潜的外貌“朱先生那半弯的腰,盯着你看时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带着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声调,现在异常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实际是作为表现先生学术态度、人格操守的侧面通道。再如,安慰之词“牢骚太盛防肠断”的下句为“风物长宜放眼量”,用来表现一个学者的平和心态与目光远大是恰当不过的。

综上而言,读懂文章是答题的基础。另外,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增加或减少限定成分的关键词。例如,本文如果设题为“朱光潜先生对‘论敌’的态度给你哪些启迪?”就万万不能忽视“对论敌”这三个字,这是答题的前提。解答时应根据题目选准答题区域,缩小范围,迅速筛选重要信息的关键词。在解答这类文章经常出现的“评价/探讨本文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时,就应该有明确的答题思路:观点――引据――论述。首先要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接着恰当引用论据,引用文本中的信息,联系各类文体知识、分析鉴赏知识、个人生活体验等;紧接着就是梳理答题思路整合信息,有条理地呈现在试卷上。

上一篇:追根溯源用成语 下一篇:浅析宜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发展及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