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13 08:38:07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每个人与生俱来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关键词:多元智能数学教学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有力地突破了传统智能观的单一性。他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一、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

数学概念、定理、符号、数学用语、教具、学具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比如:数字、等式、方程、函数、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性质符号、运算符号、勾股定理、三垂线定理;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坐标纸等等。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应体现在:理解各术语的涵义;准确、恰当地应用,为各种智能的有效发展服务。例如:在学习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心距之间的关系时,如果仅仅是要求学生背诵,那么学生很难记忆或相互混淆,而老师如果把在同圆或等圆中作为前提,把圆心角,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心距作为四条,只要满足前提条件,那么就能由其中的任意一条相等而推出其余的三条也分别相等。

二、数学学科中的视觉空间智能

数学中的平几、立几、解几、视图及教学实践活动等,都是极有利于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要不断创设和变换,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正确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学科中的数理逻辑智能

数学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优势学科,数理逻辑智能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识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分类时,就应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分类的原则“不重复、不遗漏”,掌握分类思考的技巧:若对数集分类,用“零点分类法”;若对图形的位置关系分类,用“数量关系法”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数学学科中的听觉音乐智能

数学学科似乎与听觉音乐智能难以挂钩,其实不然。在课堂中,教师上课的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无不剌激着学生们的感觉神经。因此,背诵乘法口诀要求音乐节奏;叙述定义、定理需要昂扬顿挫;归纳知识编成口诀以便记忆需要朗朗上口。多媒体教学的配音配乐声等,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刺激,使人愉悦难以忘怀,其中声音、节奏的贡献不可抹。因此,重视数学学科的听觉音乐智能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教育的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体现。

五、数学学科中的身体运动智能

模仿,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身体运动智能的一种具体体现。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生理、心理以及思维水平高低,他们可能模仿教师、家长或同学,模仿字如何写、图如何画、格式如何排,模仿动作、习惯或形态等。因此,教师板书要规范、字迹要端正、语言要准确、行为要得体。如:画图要认真用好教具;制作要注意示范;操作要符合程序;形体语言要生动形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比如让学生测自己的“步长”、“摸高记录”、“奔跑速度”等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谐调运动和自我想象建立数的动态发展变化原型,从而对事物有感性认识。

六、数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是构建自我知觉的一种能力,体现在留心、反思、批判性思维与重建。数学知识的积累实际上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构建的思维过程。例如: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当判别式小于零时在实数集中没有实数解,但在复数集中却有两个共轭虚解;证明原命题成立还可以转化为考证它的逆否命题成立等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激励他们改进和创新;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生长点和衔接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悦意进取的优良品质。

七、教学学科中的人际关系智能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指的是能够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表现在“合作与互助、交往与共享”,能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评判者又是引导者;学生在小组或同伴互助学习中,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多样性和灵活性,极大地活跃了教与学的氛围。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交往能力基础。

八、数学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观察就是用理性的目光,在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事物中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学习者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表征和特点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比如: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发现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代数和的数量关系规律;观察圆锥曲线形状,发现了离心率的变化规律;观察“狗抢骨头”,发现了“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规律;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变枯燥的记忆学习、模仿学习为生动的生活学习,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正在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中,最宝贵的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要关注问题的数学化过程和生活化过程,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吸取数学的无价精髓。

参考文献:

[1] 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 .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 》 [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10.

[3]赵玉如 《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 [J] .北京教育, 2004.3

上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新探 下一篇:关于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