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的积累 经验中获得

时间:2022-07-13 03:28:42

操作的积累 经验中获得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需要特别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圆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片断一:猜想验证,渗透转化

师(出示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边长×边长。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用r表示,那面积如何表示?

生:r×r。

师:以这个正方形的一个顶角为圆心,以一边为半径可以画一个圆。

师:你们猜猜看,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生1:我猜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点。

生2:我猜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倍多一点。

师:哪种猜想才是准确的呢?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

师:我们发现这样数有点麻烦,有简洁的方法吗?

生3:我只要数1/4,再乘以4就好了。

……

教师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困惑,使他们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点?”“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4倍多一点?”……由于有这些问题的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同时又为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埋下伏笔。

教学片断二:演示操作,激发探究

师:看来,刚才的第一种猜想是准确的。那究竟是3倍多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回想我们以前学习新图形的时候用过什么方法?

生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是通过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份,平移之后转化成长方形。

生2: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在学习这些新图形的时候,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3:都是将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师:那我们能将两个一样的圆拼成学过的图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4:圆是曲线的图形,不能拼。

师:不能拼,那怎么办?

生5:能不能剪切一下?

师:这个方法可以试试。我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四份,像这样(图略)拼在了一起,看看,像什么?

生:像个平行四边形。

……

开始时学生对该问题可能感到有些茫然,因此,教师给予适当提示――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大观点”来推导其他图形面积公式的流程图,既清楚地表示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后续学习的面积公式。

教学片断三:积累经验,加深理解

师:小组合作将你手上的圆平均分一分,再拼一拼。(学生小组合作,将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的圆拼一拼)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越来越接行四边形。

生2:越来越像长方形。

师:是呀,只要平分的份数足够多,那拼成的图形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你发现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生3:周长变长了,面积不变。

生4: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生5:πr×r。

师:那圆的面积呢?

生6:也是πr2。

师:那你现在知道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生:π倍。

……

剪拼之后得到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就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学生在不断改进中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完善操作,直到他们愈来愈清晰地意识到“分的份数越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解释,在学生的脑中圆已经化身成了一个长方形。正因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的平台,所以已不需要教师的任何引导和暗示。

探究圆面积的求法,教师没有急于引导,而是适时让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大胆的直觉判断和猜想。如让学生分别猜测一下:“猜一猜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测“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倍多一些”等等,这些猜测是十分可贵的,一下子就把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激活。此时,教师以“大家猜测是否正确”为切入点,通过数格子填表比较出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点,接着教师顺势和学生一起探讨是3倍多多少。这里,教师精心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再创造活动:(1)初步尝试,迁移、转化;(2)动手操作,探索圆的转化;(3)对比思考,深化验证。将数学家如何探索、发现圆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鲜活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始终参与了把圆转化成其他图形的探索活动,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了自由充分的发展,最终达成共识,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的。在这个过程,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思考、研究,同时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落实。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片断及反... 下一篇:那声“我认为不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