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时间:2022-07-13 12:56:36

美罗培南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

[摘要] 目的 建立美罗培南的无菌检查标准方法。 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Ⅺ H无菌检查法中的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结果 每筒冲洗量600 ml(分6次),人工振荡,可以消除样品对6株实验菌的抗菌活性。 结论 美罗培南采用薄膜过滤法,总冲洗量为1800 ml,采取人工振荡,可以用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菌进行无菌检测。

[关键词] 美罗培南;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薄膜过滤

[中图分类号] R9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068-03

美罗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1],在临床中应用广泛[2],其具有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及抗菌谱广的特点[3-4]。在建立药品的无菌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学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无菌检查[5]。本文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有关要求,通过接种代表性的阳性菌株[6],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人工振荡及改变冲洗次数,对3个批次的美罗培南进行反复实验,以期找到消除美罗培南抗菌活性的方法和实验条件,建立相应的无菌检查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

HTY-K型振荡仪、高得泰林Htysteritest601型集菌仪、KDGB330全封闭式集菌培养器(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1.2 样品

美罗培南(批号:05001、05002、05003)为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生产。

1.3 试剂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pH 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1.4 菌种

中国药品鉴定所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

1.5 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Ⅺ H无菌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7-8]。

1.5.1 菌液制备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 h;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 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 ℃培养24~48 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含菌数

1.5.2 菌液计数

分别取上述4种细菌菌悬液1 ml加入无菌培养皿中,注入15~20 ml温度≤45 ℃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匀,30~35 ℃培养48 h后计数(生孢梭菌应在无氧环境培养)。分别取上述2种真菌菌悬液1 ml加入无菌培养皿中,注入15~20 ml温度≤45℃溶化的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混匀,23~28 ℃培养72 h后计数。每种菌悬液平行做2个平板。

1.5.3 制备供试液

取美罗培南3 g,将其无菌转移到500 ml的0.023%无菌碳酸钠溶液中,摇匀作为供试液。同法制备数份备用。

1.5.4 验证实验-薄膜过滤法

重复以下操作,直至做完3批样品。

1.5.4.1 实验组 ①安装好集菌器,将少量无菌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通过集菌仪过滤,以润湿滤膜。②将制备好的供试液500 ml通过集菌仪过滤,均匀分散在集菌器3个滤筒中,边过滤边振荡。③用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筒每次冲洗量约100 ml,共冲洗5次,边冲洗,边振荡(手摇振荡)。④按上述方法共制备6个滤筒,每个滤筒在最后100 ml冲洗液中逐一加入97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5 CFU的大肠埃希菌、46 CFU的生孢梭菌、52 CFU的枯草芽胞杆菌、50 CFU的白色念珠菌、52 CFU的黑曲霉。⑤在4个加有细菌的滤筒中分别加入100 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于30~35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在2个加有真菌的滤筒中分别加入100 ml改良马丁培养基,置于23~28℃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⑥按上述方法操作,做冲洗6次的实验。

1.5.4.2 阴性对照组 取集菌器1套,通过集菌仪将1瓶pH 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过滤,在1个滤筒中加入100 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于30~35 ℃培养室,培养5 d,无菌生长;在1个滤筒中加入100 ml改良马丁培养基,置于23~28 ℃培养室,培养5 d,无菌生长。

1.5.4.3 阳性对照组 制备4个装有100 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滤筒,逐一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枯草芽胞杆菌,置于30~35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制备2个装有100 ml改良马丁培养基的滤筒,逐一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置于23~28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

2 结果

2.1 验证用微生物的计数结果

在实验中可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枯草芽胞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稀释级别分别为10-6、10-7、10-5、10-5、10-5、10-5时,可满足药典要求,具体计数结果见表1。

2.2 阴性对照组微生物培养的结果

阴性对照组的真菌和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具体见表2。

表2 阴性对照组微生物培养的结果

“-”表示无菌生长

2.3 阳性对照组微生物培养的结果

阳性对照组的真菌和细菌培养均呈阳性,大肠埃希菌在同样的冲洗条件下生长最慢,经过每膜6次冲洗,所有微生物菌在72 h时成长良好,满足药典要求(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阴性对照组的真菌和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提示本实验有效;阳性对照组微生物培养均呈阳性,提示采用的操作方法不影响抗生素样品中微生物的检出,符合药典规定;在代表性的4种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在同样冲洗条件下生长最慢,提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最敏感;经过每膜6次的冲洗,所有微生物均可在72 h时成长良好,满足药典要求,但是冲洗5次则达不到此要求。

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5],应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本研究验证实验显示,验证用的美罗培南当冲洗量为每膜600 ml时,可消除其抑菌性,且大肠埃希菌对其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美罗培南采用薄膜过滤法,总冲洗量为1800 ml,采取人工振荡,可以用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菌进行无菌检测。

[参考文献]

[1] 孙心君,李永华,刘星,等.常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0.

[2] 张伶俐,吉冬梅,金卉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4):335-336.

[3] 袁桂清,唐迎曙.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5.

[4] 杨新云,吴玉新,洪诤,等.美罗培南等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产酶株的抗菌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6):491-493,498.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3-105.

[6] 张新妹,马越,胡昌勤,等.抗菌药物无菌检查法中阳性对照菌选择的探讨[J].中国药事,2003,17(8):513-515.

[7] 黄策,夏其昌.微孔滤膜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9-13.

[8] 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1-354.

(收稿日期:2013-06-27 本文编辑:李亚聪)

上一篇: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